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2007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检测,核实乙脑病例诊断和了解病毒性脑炎(VE)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内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和部分病毒性脑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2006~2007年分别收到各地送检病例880和334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和IgG抗体检测,乙脑抗体阳性分别为701例和221例,血清学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66.17%。对乙脑抗体阴性病例116份(2006年)和102份(2007年)血清标本进行部分病毒性脑炎IgM抗体检测,2006年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76%、21.55%、20.69%和2.59%;2007年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2.94%和14.71%,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未检出。结论四川省夏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仍以乙脑为主,除乙脑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也应引起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四川省巴中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JEV),确定其基因型别,并分析相关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4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C(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根据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三维结构模拟预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4668只蚊虫标本,主要是骚扰阿蚊和库蚊,分离到6株病毒,经鉴定均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将四川省分离的6个毒株结合我国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PrM区段和E区段氨基酸比较,发现PrM区段在PrM2、64和65位存在基因1型乙脑病毒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差异,E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在E129、222、327和366位点为中国目前分离到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所特有的位点特征.结论 从四川省巴中市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并发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之间PrM、E基因区段存在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引起四川省流感爆发的因素以便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 2 0 0 3年 1~ 6月流感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 6月共发生了 2 6起流感局部爆发累计发病 316 6人 ,从 2 0 3份病人咽拭子中分离出2株 A 3型、 10株 B型流感毒株 ,采集病人双份血清 5 5份中有 2 0份对 A3型有 4倍增长 ;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 5月 ,1~ 6月平均罹患率 18.85 %。其中 2 3起发生在中小学校 ,且以农村中小学校为主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5~ 14年龄组 ,占总发病人数的 78.2 4 % ,2 0 0 3年的发病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6 4 .96 %。结论 :引起该省 1~ 6月流感局部爆发的流感病毒为 B型和 A3型。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因卫生、住宿条件低下而易引起爆发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电白县中医院自(83)年以来,已举办鹤翔庄气功疗法学习班六期,参加学员共140余人,均是久治未复的各种慢性病患者,通过气功疗法都收到了较好效果。这学习班是由电白县中医院院长刘剑华主治医师主办的,她是一个从事二十多年医疗工作的西医主治医师,过去也是病魔缠身,用中西药治疗没有完全恢复健康,通过练鹤翔庄气功才恢复了健康。她把自己掌握的功法,传授给几个患者,同样取得了效果,从而促使她下决心研究气功在医疗上的应用。于是,带着问题上北京鹤翔庄气功辅导站求教,得到辅导站气功老师的热情指导,再通过她刻苦练功,对鹤翔庄气功已有一定造诣。她连续举办了六期鹤翔庄气功疗法学习班,参加学习的病者都收到了效益。这里有几篇由学员写的心得体会,特予刊出,希望各流派的气功师和医疗工作者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勇于探索气功在防病治病的作用,使气功为人类健康造福,为四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促使顽固性角膜创面尽快修复。方法采用患者的自体血清,加入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配制成自体血清混合液,对16例16眼重度角膜烧伤和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溃疡引起的角膜上皮顽固不愈进行治疗。结果:接受治疗眼的角膜上皮平均5.5天开始修复,平均12.5天安全愈合。结论:自体血清加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混合液对顽固性角膜创面的愈合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四川省2001-2002年流感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鸡胚双腔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实验对攀枝花、雅安和德阳等3个流感监测点的143名健康人血清进行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2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标本1838份,分离出流感病毒78株,其中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分别为40株、3株和35株.四川省健康人群对A/上海/7/99(H1N1)、A/福建/151/2000(H3N2)、B/上海/20/2001和B/浙江/2/2001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6.5%、100.0%、96.5%和67.8%.结论2001-2002年四川省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流行优势株分别为乙型和甲1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四川省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了解其变异特性和变异程度。方法:病毒分离及鉴定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15994-1995的方法,抗原分析用常量半加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核苷酸序列测定采用逆转录双脱氧链终止法,DNA序列测定仪读序。结果:发现流感病毒B/四川/379/99属于B/Yamagata/16/88毒株系列,但与B/北京/184/93相比抗原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异,核苷酸序列也有27处发生了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12处发生突变,其中有6处位于70-90和110-210这两个与抗原决定族有关的部位。结论:流感病毒B/四川/379/99是一个新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1999-2002年四川省流感暴发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流感的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今后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①病原学:用鸡胚分离、MDCK细胞培养、血凝实验。②血清学:用血凝抑制实验。结果:1999—2002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标本216人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乙型30株、甲1型3株,各占分离总数的90.91%(30/33)、9.09%(3/33)。4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各93人份。2000年61份、2001年16份、2002年16份。分别对A1型抗体4倍增长率为:26.23%、100.00%、6.25%;对A3型抗体4倍增长率为:44.26%、12.5%;对B型抗体4倍增长率为:16.39%、13.12%、81.25%。结论:引起四川省近4年流感暴发的毒株以乙型为主,且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4月和9~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