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精神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8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自知力评定量表(SA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因子与依从性、疾病意识、精神症状标识及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32,-0.243,-0.171,-0.274;P0.05);心理因子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19,-0.203;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负相关(r=-0.169,-0.175;P0.05),生活质量受自知力总分和阴性症状的影响(β=-0.312,P=0.000;β=-0.157,P=0.037),疾病意识对生活质量心理因子有预测作用(β=-0.291,P=0.003);生活质量总分受自知力总分的影响(β=-0.594,P=0.019)。结论:1自知力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2心理因子受疾病意识的影响;3阴性症状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传染性很强的它,让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未知的风险,也容易引发焦虑恐慌的情绪,当觉得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时,请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忙,共同度过艰难时刻。持续地关注,处于崩溃的边缘小李是一名央企的工作人员,35岁的他,工作稳定,夫妻和睦,有一个9岁的儿子和一个6岁的女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验证操作程式指导下的短程认知行为治疗(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v,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患者64例,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和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n=32)。采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和自知力评定量表(schedule for Assessing Insight,SAI)于基线和第12、38、64周末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结果(1)与基线比较,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PANSS总分(均P=0.000)、阳性症状分(均P=0.000)、阴性症状分(P=0.049、0.045、0.024)、精神病理分(均P=0.000)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ANSS总分(P=0.001、0.004)和精神病理分(P=0.003、0.001)以及第38周末的阳性症状分(P=0.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的PANSS总分[(53.9±10.9)、(51.0±11.1)、(48.1±11.9)分】和阴性症状分[(12.1±4.3)、(12.1±4.3)、(11.2±4.4)分]低于常规治疗组[(59.4±13.2)、(57.3±11.9)、(57.6±12.9)分,(14.3±5.2)、(14.4±5.1)、(1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5、4.747、9.943,P=0.042、0.033、0.002;F=7.989、8.814、14.355,P=0.006、0.004、0.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64周末阳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分低于常规治疗组[(10.8±3.8)分与(12.8±4.3)分,(25.6±5.3)分与(28.7±6.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3,P=0.040;F=4.229,P=0.044)。(2)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SAI总分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64周末SAI总分f9.4:E3.0、10.4±3.6)高于常规治疗组(7.0±3.7、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39、8.936,P=0.006、0.004)。(3)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PSP总分持续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SP总分高于基线(P=0.00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PSP总分[(69.1±13.0)、(75.6±12.6)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3.4±11.6)、(61.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8、21.419,P=0.042、0.000)。(4)随访结束时,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有效率59.4%(19/32),常规治疗组有效率28.1%(9/321,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5);2组的复发率均为9.4%(3/32);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无再住院患者,常规治疗组再住院2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05)。结论常规治疗或BCBT联合常规治疗均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阳性症状和精神病理症状,增强社会功能,但后者可能起效更早,长期疗效可能更优于前者,并且还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研究。介绍了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定义、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的关系,为认知行为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20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对患者进行测评,收回有效问卷182例,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非理性信念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4个因子分与非理性信念的低挫折耐受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8,-0.405,-0.309,-0.256,-0.394;P〈0.01),与概括化评论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7,-0.401,-0.325,-0.295,-0.413;P〈0.01)。低挫折耐受和概括化评论可以作为总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因子的预测指标(F分别为21.231,21.015;P〈0.01);概括化评论可以作为总体生活质量及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因子的预测指标(F分别为15.292,12.020,9.01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层面,非理性信念中的低挫折耐受和概括化评论可作为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用SSRIs与SSRIs合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强迫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SSRIs治疗组f简称药物治疗组,n=40)和SSRIs合并CBT组(简称联合治疗组,n=401,分别于0、4、8、12、24、36、48周末采用Y—BOCS、HAMA等对患者进行盲法评定比较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4周末联合治疗组[(20.0±6.4)分与(23.6±6.0)分]及药物治疗组[(20.8±7.0)分与(23.7±6.3)分]Y.BOCS总分均低于基线(t=4.05,P=0.000;t=3.46,P=0.001)。2组患者Y—BOCS总分(F=3.986~7.104,P=0.009-0.049)和Y—BOCS强迫行为因子分(辟5.370~5.895,P=O.017~0.023)自8周末开始至48周末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Y—BOCS强迫思维因子分在48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3,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CBT、Y-BOCS总分4周末治疗是否有效对患者48周末的疗效有正性预测作用(OR=8.61、9.25,均P〈0.05)。结论药物联合CBT能有效缓解强迫障碍患者症状,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对强迫行为的改善更为突出,且接受CBT、4周末起效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能获得更好地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