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胫骨下1/3段骨折是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常见骨折,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2001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4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地区住院患儿EB病毒(EB virus,EBV)感染的情况,为临床EBV感染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1364例住院儿童进行EBV血清IgM、IgG抗体以及IgG抗体亲合力检测,并对EBV感染患儿的诊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儿童EBV感染率为89.7% (1224/1364),近期感染率为15.5% (221/1364).EBV感染患儿相关疾病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炎42.1% (93/221)、肺炎25.3%(56/221)、贫血17.2% (38/221)、肝炎综合征或黄疸14.5% (32/221)、上呼吸道感染10.4% (23/221)、化脓性扁桃体炎3.6% (8/2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2% (7/221)、病毒性脑炎3.2% (7/221)、病毒性心肌炎2.7% (6/221)、疱疹性咽峡炎1.4% (3/221)以及其它6.3%(14/221).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相关疾病多为呼吸道感染、肝炎综合症、贫血等.EBV血清IgM抗体以及IgG抗体亲合力检测是辅助诊断EB病毒感染的必要实验室手段.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时容易造成骨折或塌陷,产生不同程度的膝内外翻畸形,严重者还可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多年来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没有结论.本文就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2010年4月,我院采用普迪思缝线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老年髌骨骨折5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退行性滑脱也称"假性滑脱",是由于腰椎椎间盘和腰椎关节退变引起的椎体滑移[1].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L4椎体多见,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2].多数行非手术治疗有效,大约30%的滑脱患者需行手术治疗[1].  相似文献   
6.
背景: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可由结直肠腺瘤(CRA)发展而来。研究显示脂联素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能与CRA相关。目的:探讨脂联素和NAFLD与CR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结肠镜和腹部CT检查的患者938例,按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CRA组和对照组(未发现CRA)。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血脂和转氨酶水平、空腹血糖等;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脂联素水平;分析脂联素、NAFLD等因素与CRA的相关性。结果:CRA组脂联素水平为(9.87±2.14)μg/m L,对照组为(12.25±4.78)μg/m 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组NAFLD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4.4%对17.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NAFLD、脂联素<12.25μg/m L为C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是CRA的危险因素,NAFLD患者是CRA的易感人群。性别、年龄、脂联素水平、NAFLD与CRA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2例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应用组合术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3.7个月。针道感染3例(7.1%)。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复合有限内固定,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是治疗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4月-2011年5月,对22例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尺、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2.3cm×2.8cm~3.0cm×3.5cm。结果本组22例中仅1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结论拇指尺、桡侧逆行筋膜皮瓣具有操作简便、血供可靠、疗程短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1959年Perry和Nickel首先报道Halo-vest外固定架(头环背心)装置的临床应用以来,该装置已成为固定不稳定颈椎的最常用的手段。自1997年10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该项技术治疗23例上颈椎骨折脱位。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受伤至固定时间10h~36d。  相似文献   
10.
手部高压有机溶剂注射伤是手外科特殊急症,相对少见,受注射物性质及注射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早期处理不当,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尽最大可能保留手的功能,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临床实践经验受到大家关注[2-8]. 1 发病情况 手部高压有机溶剂注射伤多发生在产业工人,因在使用高压设备过程中对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