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 男,46岁,以“直肠癌”于2003年3月3日收入我院治疗。自述1年半前,无任何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于排便、排气后好转,伴有大便不成形和黏液血便。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每于腹痛时,左下腹出现“包块”,而于排便、排气后“包块”消失,便频,每日十余次,为暗红色黏液血便,量约100g,伴有明显消瘦乏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hrβ2GPⅠDⅠ)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应用hrβ2GPⅠDⅠ二聚体处理前后的APS患者血清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孵育,细胞EL/SA和RT-PCR方法分析处理前后HUVEC表达ICAM-1、MCP-1的变化。结果:hrβ2GPⅠDⅠ二聚体处理后的APS患者血清较处理前相比,与其孵育的HUVEC表达ICAM-1、MCP-1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邮:GPⅠDⅠ可中和APS患者血清中的大部分致病性抗β2GPⅠ抗体(anti-β2 GP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风湿定胶囊的解热作用。方法:经耳缘静脉注射伤寒一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观察风湿定胶囊对体温的影响。结果:风湿定胶囊高剂量组退热作用明显,中、低剂量组均有降低体温的趋势。结论:风湿定胶囊对伤寒一副伤寒三联菌苗所致动物发热有一定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风湿定胶囊的药效学。方法:对风湿定胶囊的消肿、镇痛、抗炎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风湿定胶囊具有消肿、镇痛、抗炎作用。结论:风湿定胶囊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以“直肠癌”于2003年3月3日收入我院治疗。自述1年半前,无任何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于排便、排气后好转,伴有大便不成形和黏液血便。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每于腹痛时,左下腹出现“包块”,而于排便、排气后“包块”消失,便频,每日十余次,为暗红色黏液血便,量约100g,伴有明显消瘦乏力。2年前,曾出现一次不明原因发热,体温高达40℃,经某医院检查,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但狼疮(LE)细胞阴性,未能明确诊断,5d后体温恢复正常,未行特殊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7.7℃,脉搏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90/6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罗替尼对晚期进展性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8年6月1日~11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的晚期进展性肉瘤患者。评估患者后,给予靶向药物安罗替尼12 mg,每日1次,服用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直至肿瘤进展迅速或无法耐受毒副作用。有手术指征者先行手术,术后开始服药。采用肿瘤体积和内部影像学变化评价疗效,CTCAE4.03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1.7±22.4)岁。其中4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腹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无CR,PR 2例(11.76%),SD 11例(64.70%),PD 4例(23.54%),ORR为11.76%,DCR为76.46%。常见的不良反应:食欲减退(35.29%),乏力(23.54%),高血压(11.76%)。结论靶向药物安罗替尼对晚期进展性肉瘤有一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可作为晚期进展性肉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三要三不"不合格处置原则在血站考核与审核工作中的实践情况。"三要三不"原则的实施,挖掘了员工的工作潜能,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不合格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了血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髁螺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测量正常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后,制作18具成人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以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动力髁螺钉(DCS)、动力髋螺钉(DHS)随机进行固定.利用电阻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测量实验数据,制作不同内置物固定后,垂直应力作用下股骨近端位移-压力以及压力-骨折近段角度位移统计表,同时在扭转应力作用下制作扭转角-扭矩统计表.测量3组标本的垂直及扭转刚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对3种不同内固定物在反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垂直载荷作用下,股骨近端下沉位移<1.0 mm时(垂直应力小于500 N),PFNAⅡ、DCS两组之间的轴向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生理负荷后两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FNAⅡ抗垂直压缩能力强于DCS,但PFNAⅡ应力遮挡较DCS更为明显;DHS抗垂直压力与PFNA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扭转应力作用下,在扭转角度≤4°时,3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扭转角度加大后,PFNAⅡ抗扭转能力更强.3组不同内置物的刚度比较中,PFNAⅡ的垂直及扭转刚度最强,而DCS与DHS的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抗垂直及扭转应力的作用强于DCS和DHS.在生理载荷下,PFNAⅡ及DCS均可用于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但PFNAⅡ应力遮挡率较高.DHS固定组易导致固定失败,不应用来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187节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PVP或PKP)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1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87节椎体)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75节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12节,术后对责任椎常规复查CT,统计显示骨水泥渗漏共65节(34.76%),其中PVP术38节(50.66%),PKP术27节(24.11%),渗漏至椎管内15节(8.02%,PVP术9节,PKP术6节)、椎间隙内13节(6.95%,PVP术7节,PKP术6节)、穿刺针道内8节(4.28%,PVP术4节,PKP术4节)、椎间静脉渗漏5节(2.67%,均为PVP节)、椎体周缘(椎体前缘、椎体旁)23节(12.30%,PVP术12节,PKP术11节)、神经根管内1节(0.53%,为PVP术),观察术后疗效,总结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现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内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减压术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渗漏发生率较高(34.76%),以椎体周缘渗漏(35.38%)最为常见,但因渗漏而有临床症状者较少(1.53%).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检查是否充分、术前阅片是否仔细、手术操作是否熟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