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 ,分离培养扩增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 ,将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DCM心肌内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 ,实验组心肌内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 ,有一部分参与组成新生血管 ,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且实验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家兔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实验性阿霉素扩张型心肌病 (DCM)模型家兔血浆脑钠肽 (BNP)的改变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2 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0 )和 DCM模型组 (n=12 ) ,经兔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 8周建立 DCM模型。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 8周和第 11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浆 BNP水平检测 ,第11周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动物的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病理学变化符合 DCM的病理改变。模型组给药前的血浆 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用药后血浆 BNP水平显著增高 (P均 <0 .0 1) ,第 11周的血浆 BNP水平显著高于第 8周 (P<0 .0 5 )。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 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 VESV)、左室舒张末期压 (L VED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左室内压峰值 (L VSP)和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阿霉素 DCM模型适合于研究衰竭心脏神经内分泌异常 ;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增加是调节 BNP分泌的关键因素 ;血浆 BNP水平是评价 DCM心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于扩张型心肌病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1)扩张型心肌病(DCM)细胞移植组(n=12);(2)DCM对照组(n=12);(3)DCM假手术组(n=12);(4)正常对照组(n=10)。分离培养DCM细胞移植组MSCs后,前3组动物用盐酸阿霉素建立兔DCM模型,第4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第3周,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MSCs自体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心肌内,对照组注射培养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注射。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各组动物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取移植区心肌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另选部分心肌组织做HE染色查看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各组心功能明显受损。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移植组心肌内找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且一部分表现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一部分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并参与形成新生血管,其他组中没有发现。且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明显改善。组织学检查示前3组均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DCM后有可能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兔阿霉素心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常规剂量阿霉素 (Adriamycin ,ADR或Doxorubicin ,DXR)建立兔心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为研究心衰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19只 ,随机分成模型组 (n =12 )和对照组 (n =7)。模型组 :注射ADR(1mg/kg ,用 0 .9%NaCl注射液配制成 1.0mg/ml溶液 ) ,每周 2次 ,共 8周 ;对照组 :注射相同体积 0 .9%NaCl注射液。于末次注射停药后 3周 ,测量其体质量 (BW)、心室质量 (VW)、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及最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度 (±dp/dtmax) ,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动物VW /BW明显增大 ,LVSP明显降低 ,LVEDP明显升高 ,±dp/dtmax则显著减小 (P <0 .0 1) ,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结论 ::常规剂量多次静脉注射ADR可显著损伤心脏的舒缩功能 ,是建立兔心肌病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LR)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可能的心律失常源性晕厥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且植入ILR的患者37例,年龄(59±19)岁,男24例。植入后进行常规随访,每3~6个月进行1次随访,主要随访内容:症状、程控事件、是否发生晕厥。如患者发生晕厥,通知回院就诊,接受程控和心电学检查,分析晕厥病因及心律失常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2例(59.46%,22/37)患者记录到晕厥事件,其中9例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6例为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2 s),在植入后(187.73±177.12)d发生晕厥事件。1例患者记录到房颤伴RR长间歇,但未发生晕厥。16例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对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植入前晕厥次数、心电信息等进行分析发现,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预测晕厥发作的影响因素。结论植入ILR可使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ILR是明确晕厥病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心律失常原因晕厥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兔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阿霉素复制扩张型心肌病 (DCM )动物模型。方法 阿霉素 (每次 1mg/kg ,每周 2次 ,连续 8周 )耳缘静脉注射造成兔扩张型心肌病模型 ,观察实验组兔造模前后超声心动图的改变 ,用药结束后第 3周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超声心动图提示与造模前相比 ,实验组兔造模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ESV) ,舒张末期容积 (EDV)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SD) ,舒张末期内径(DD)均明显增加 (P <0 0 1) ,射血分数 (EF)和心率 (HR)均明显降低 (P <0 0 1) ;实验组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也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用阿霉素可成功复制出兔扩张心肌病模型。该模型不仅适合研究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病理生理变化 ,也可用来评价心血管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兔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DCM模型后,将存活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测定血浆BNP水平。移植后4周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区组织内存活的移植细胞。结果移植后4周移植组的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速率及LVEF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移植组的LVDd、LVDs和左室舒张末压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P<0.05、P<0.01)。移植后4周移植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中均无显著性改变;移植组组织切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核发绿色荧光,其他组均未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结论MSCs移植能改善阿霉素诱导DCM的心功能,作用机制中神经体液调节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室起搏依赖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希氏束起搏(HBP)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室起搏依赖(心室起搏比例高于40%)而植入永久起搏器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32例。HBP成功者44例为HBP组,传统起搏组8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RS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起搏器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再将各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HFpEF,LVEF≥40%)患者及射血分数降低(HFrEF,LVEF<40%)患者,再次评价两类患者中HBP和传统起搏的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比,HBP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QRS时限缩短、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LVEF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二尖瓣反流(MR)程度减轻、左心房内径(LAD)缩小(P均<0.05);传统起搏组三尖瓣反流(TR)程度较术前加重(P<0.05),LVEF、LVEDD、MR程度、LAD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善(P均>0.05)。132例患者中有HFrEF患者47例,其中HBP组20例,传统起搏组27例,HBP组HFrEF患者术后QRS时限缩短、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LVEF升高、LVEDD减小、MR和TR程度均减轻、LAD缩小(P均<0.05);传统起搏组HFrEF患者QRS时限延长(P<0.05)。HFpEF患者共85例,其中HBP组24例。HBP组HFpEF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而传统起搏组HFpEF患者的LVEF较术前下降、MR和TR程度均加重(P均<0.05)。结论:对于心室起搏依赖的心力衰竭患者,与传统起搏相比,HBP均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这些临床益处在射血分数减低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阿霉素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入兔阿霉素(ADR)心肌病心肌后的微环境依赖性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心肌病自体细胞移植组(n=10),心肌病对照组(n=8)及假手术组(n=6)。将自体MSCs和同体积的培养基分别移植入前两组动物心肌内,假手术组仅作开胸术而无移植。术后4周行心功能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病组的心功能明显降低;与心肌病对照组相比,自体移植组的心功能有显著改善,并在移植部位发现移植细胞有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论:MSCs移植入ADR心肌病的心肌组织中后,可在其微环境中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显著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