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基于足底模型分析尖足步态、蹲伏步态痉挛性脑性瘫痪(CP)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正常发育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收集的60例CP儿童步态数据,按步态情况分为正常发育组、尖足步态组、蹲伏步态组,每组20例。采用三维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步态运动学数据。测试前先完成静态试验,校准计算机模型的物理标记点。每次测试时,研究对象以正常步速在指定区域内向前行进10 m,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3组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AP)位移、内外侧(ML)位移和中心位移斜率;踝关节最大推进力时足底压力中心与足底坐标系原点的水平距离(COP-AJC_(0));踝关节/膝关节AP、ML方向的杠杆臂和外力矩的差异。结果:(1)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特征: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COP-AJC_(0)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COP-AJC_(0)、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位移明显更大,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斜率明显更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膝关节杠杆臂和外力矩: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膝关节AP杠杆臂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踝关节/膝关节AP、ML外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良足底模型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和下肢关节杠杆臂特征分析能够精确、客观地反映痉挛性脑瘫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埃尔玛公司生产的PCE—140型血细胞计数仅,是由计算机控制,带有最新的自动血细胞计数器,能将同定信号进行高性能分解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提供高度分解能力和正确的计算值,该机采用一段稀释法,因此,该机使用的细胞稀释液量大且价格昂贵,购进、运输不便,原生产厂对其配方保密无法自配。我科采用0.9%氰化钠注射液与该机配套稀释液随机抽检门诊、住院病人的末梢血(手指)、静脉血(肘中静脉)进行实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0.9%氯化钠注射液与原配套稀释波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用。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原配套稀释液近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对颈胸一体架固定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进行辅助摆位,研究其对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及肩锁关节摆位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32例,通过OSMS辅助摆位,应用“Treatment”功能校正患者手臂等部位位置和身体角度以提高摆位精准性。治疗过程中使用OSMS辅助摆位(OSMS辅助摆位组)和仅使用体表标记线常规摆位(常规摆位组)依次交替进行,将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患者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和Z(腹背方向)轴以及3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和Rz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移动幅度和三维空间位移,对误差值进行分析计算。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秩和检验。结果 入组32例病例,共行142次CBCT扫描和142次OSMS+CBCT扫描。OSMS辅助摆位组和常规摆位组在X、Y以及Z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位移误差的影响,为乳腺癌放射治疗中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乳腺癌治疗的患者153例,利用CBCT获取摆位误差,并对数据进行挖掘,计算出两组因BMI的不同而导致的误差和PTV外放的差别。结果:从左乳和右乳的摆位误差分析计算得出:在考虑BMI情况下,左乳在腹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随BMI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右乳在Rx方向的摆位误差随BMI的增大而增大。左乳中,腹背Z方向外扩边界随BMI增大而逐渐增大。右乳中,头脚Y方向外扩边界随BMI增大而增大。结论:医师可根据乳腺癌的左右位置和BMI的大小来判断Mptv的扩大或者缩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胸腹平架固定装置的体侧与上举两种体位方式放疗时,肺癌、食管癌锁骨上区摆位误差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在本中心行三维放疗的Ⅰ-Ⅳ期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种体位方式(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即体侧组和双臂交叉抱肘置于额前即上举组)的摆位误差。结果 共纳入 56例患者,其中体侧组 31例(55%),上举组 25例(45%)。全组共进行了424次CBCT验证,两组整体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相近(均 P>0.05)。体侧组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在XRZ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163±0.120) cm∶(0.209±0.152) cm,P=0.033和0.715°±0.628°∶0.910°±0.753°,P=0.011]。体侧组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在YZRZ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233±0.135) cm∶(0.284±0.193) cm,P=0.033和(0.202±0.140) cm∶(0.252±0.173) cm,P=0.005及0.671°±0.639°∶0.885°±0.822°,P=0.023]。体侧组在胸锁关节的X (0.45cm∶0.54cm)、Y (0.54cm∶0.65cm)方向以及肩锁关节的Y (0.59cm∶0.78cm)、Z (0.53cm∶0.72cm)方向需要的靶区外放范围更小。结论 对于需要行锁骨上区照射的肺癌和食管癌患者,体侧组较上举组的摆位误差和靶区外放范围更小。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放疗精确性和肢体额外照射,选择合适的体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使用螺旋断层加速器TOMO进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的患者的MVCT图像,以颅骨、颈椎、胸椎、腰椎和整体靶区(PTVROI)为感兴趣区分别进行图像配准和摆位误差统计,计算各感兴趣区的靶区外放。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2020年使用TOMO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的16例患者的154套MVCT图像,分别以颅骨、颈椎、胸椎、腰椎和PTVROI进行配准,统计不同部位靶区的摆位误差数据,得到5组包含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腹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比较颅骨、颈椎、胸椎、腰椎和PTVROI是否有差异,并应用公式M=2.5Σ+0.7σ分别计算不同部位的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结果:在X方向上的两两比较中,颅骨vs颈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Y方向上的两两比较均未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而在Z方向上,PTVROI vs颅骨、PTVROI vs胸椎,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组两两比较,PTVROI vs颈椎(P<0.001)、PTVROI vs腰椎(P<0.001)、颅骨vs颈椎(P=0.007)、颅骨vs胸椎(P=0.017)、颅骨vs腰椎(P<0.001)、颈椎vs胸椎(P<0.001)、颈椎vs腰椎(P<0.001)、胸椎vs腰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TOMO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Y方向的靶区外放差异较小,X和Z方向的靶区外放边界从头到腰椎呈递增趋势,建议在中枢的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PTV外放策略。  相似文献   
7.
产尿酸氧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新  张彦新  杨波  刘栋  陈刚  蒋云生 《中南药学》2009,7(6):401-404
目的将尿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到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中,使之能产生尿酸氧化酶,为开发能够分解尿酸、对高尿酸血症有治疗作用的可食用基因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产朊假丝酵母菌尿酸氧化酶基因序列(Uricase,E12709),PCR扩增尿酸氧化酶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质粒pMG36e,构建成重组质粒pMG36e-U,电转化保加利亚乳酸杆菌,SDS-PAGE鉴定基因工程菌体裂解液中的尿酸氧化酶,测定尿酸氧化酶活性。结果从产朊假丝酵母基因组中PCR扩增到尿酸氧化酶基因,并构建成含有尿酸氧化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MG36e-U,重组质粒pMG36e-U电转化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成功构建了含尿酸氧化酶的基因工程乳酸杆菌。SDS-PAGE测定基因工程菌合成的尿酸氧化酶亚基分子量约为34kD,在体外测定菌酶液活性可达0.33U·mL^-1。结论尿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入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中,并具有酶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乳腺/胸壁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84±2.36)、(1.99±2.48)、(1.75±1.86)mm,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98±2.44)、(1.98±2.48)、(1.71±1.79)mm。每个病例每次CBCT扫描的乳腺/胸壁与锁骨上下区平移误差的差值在x、y、z方向分别为(0.38±0.66)、(0.07±0.41)、(0.45±0.92)mm。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小,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靶区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对71例肾癌术后患者进行白介素-Ⅱ(IL-2)加干扰素(IFN)治疗,分析了白介素-Ⅱ加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要点.治疗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了解患者血象,肝肾功能情况,并定期进行监测.治疗后针对不良反应给予护理措施,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0.
白介素-Ⅱ加干扰素治疗肾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新  徐波 《现代护理》2004,10(1):85-85
对71例肾癌术后患者进行白介素-Ⅱ(IL-2)加干扰素(IFN)治疗,分析了白介素-Ⅱ加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要点。治疗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了解患者血象,肝肾功能情况,并定期进行监测。治疗后针对不良反应给予护理措施,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