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科研究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在校研究生睡眠质量情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对 2 44名在校研究生进行睡眠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以PSQI总分≥ 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 ,有 7.8%的研究生有睡眠质量问题 ,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 6.7%和 10 .0 % ;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 3 4.0 % )、睡眠时间不足 ( 2 4.6% ) ,入睡慢 ( 13 .9)和自感睡眠质量不佳 ( 11.1% )。研究生中博士和硕士 ,男性和女性 ,已婚者与未婚者的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睡眠质量不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两两比较发现 ,睡眠越好 ,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 90总均分间有显著的相关 (r =0 .5 0 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睡眠质量的心理症状因子主要为强迫和焦虑 ,这两个因素可解释PSQI总分变异的 2 6.4%。结论心理因素对研究生的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掌握军队医科大学在校学员的应对方式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为军校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军医大学的4786名在校学员进行应对策略特点和健康水平进行评估.结果:(1)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在面对挫折时,有30~40%的学员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而消极应对方式采用的较少(3~28%).(2)军队医科大学学员与国内军校大学生常模比较,其心理状况较好;学员采取的应对方式特点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军队医科大学应加强学员应对方式的教育,以更好的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对4786名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事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军队医科大学学员SCL-90各因子的得分在1.34±0.42~1.89±0.59之间,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常模(P<0.01);2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明显相关,r值在0.240~0.511之间。结论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与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人格特征、自尊水平与航空兵部队人员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航空兵部队人员人格特征、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EPQ、SES、SCL-90对443名航空兵部队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与SCL-90总均分成正相关(r=0.641,P<0.01);内外向与SCL-90总均分成负相关(r=-0.232,P<0.01);精神质与SCL-90总均分成正相关(r=0.398,P<0.01);自尊水平与SCL-90总均分成负相关(r=-0.381,P<0.01);神经质、精神质、自尊水平进入回归方程(P<0.001);神经质、精神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513和0.209);内外向、神经质通过影响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具有间接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0.216和-0.261)。结论: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向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自尊是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5.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Stress)是一种反应模式,是个体在察觉需要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应激的结果可以有适应和适应不良两种情况.引起机体内稳态变化的刺激称为应激源(Stressor),它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工作心理控制源、压力源对护士压力反应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习  张小远  张松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61-1362
目的 探讨工作心理控制源、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377名护士为凋查对象,采用工作心理控制源量表、工作压力反应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工作心理控制源与压力反应及其3个维度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2,0.289,0.281,0.151;(2)外控性与内控性护士的压力反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78,P〈0.001)。(3)工作心理控制源、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得分存在交互效应,在高压力源情况下,外控性与内控性护士的压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9,P〈0.001);不同压力源水平下,外控及外控倾向性护士的压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32,P〈0.001)。结论 优化归因方式可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反应。  相似文献   
7.
李建明  张小远 《职业与健康》2006,22(22):1916-1917
目的了解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对4 786名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事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①军队医科大学学员SCL-90各因子的得分在(1.34±0.42)~(1.894±0.59)分之间,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常模(P<0.01);②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明显相关,r值在0.240~0.511之间,相关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挫折事件。结论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与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自杀死亡接触流行现况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检验自杀死亡接触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编自杀死亡接触及基本情况问卷对全国6个地区的82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⑤中国大学生近亲自杀死亡史和熟人自杀死亡史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11.8%;⑤有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51±2.44 vs 4.68±2.11,P<0.01);有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23±2.48 vs 4.64±2.07,P<0.01);具有自杀死亡接触史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率显著高于无相应经历者(P<0.05);⑤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与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0.11≤r≤0.26,P<0.01);⑤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生活事件×近亲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作用不显著(P>0.05),生活事件×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生活事件水平且具有熟人自杀死亡史者自杀风险相对最高。结论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死亡接触史、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关系密切,有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史、生活事件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熟人自杀死亡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于2003-07/08以南方某驻岛部队一个分队为观察群体,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男性军人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均自愿参加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主要进行驻岛海军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有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①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②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046、-0.167、-0.167、0.879。结论:驻岛海军军人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爱与归属感在大学生安全感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恋爱状态在这三者关系模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情感和社交孤寂量表以及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1177名大一学生。结果恋爱组的人际安全因子得分高于非恋爱组,而非恋爱组情感孤寂与社交孤寂上的得分均高于恋爱组(均P0.05);安全感的两个因子(即人际安全和控制感)和幸福感呈正相关(r=0.50,0.49;P0.01);爱与归属感的两个因子(即情感孤寂和社交孤寂)与安全感的两个因子呈负相关(-0.55≤r≤-0.31,P0.01),与幸福感呈负相关(r=-0.34,-0.50;P0.01)。爱与归属感在安全感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45,P0.01)。恋爱状态在爱与归属感到幸福感这一路径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r恋爱组=-0.22,r未恋爱组=-0.40;P0.01)。结论安全感既可直接影响幸福感,也可通过爱与归属感来影响幸福感;恋爱状态在这三者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