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洪生  张天禹 《华夏医学》2001,14(4):506-507
我院 1991~ 2 0 0 0年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2 0~ 75岁 ;右肾 2 2例 ,左肾 2 8例 ,双肾 6例。鹿角形结石 15例 ,多发结石 41例。肾积水轻度 2 0例 ,中度 2 5例 ,重度 1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6例 ,全组病例结石表面积 >30 m m2 。2 手术方式经 11肋间切口或 12肋缘下切口 ,游离肾及上段输尿管 ,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附近切开脂肪囊游离肾脏。根据结石分布分别采用肾盂及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 2 5例 ,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 18例 ,肾实质切开取石 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65例CG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5例行经尿道汽化电切,对其中有下尿路梗阻的106例行手术治疗;20例仅药物治疗;114例滤泡水肿型CG有44例术后行丝裂霉素(MMC)灌注治疗,39例术后行吡柔比星(THP)灌注治疗,31例没有灌注;有28例绝经后妇女服用和外用雌激素治疗。结果:165例有142例随访6-78个月,术后症状消失者87例,再次复发者55例,出现化学性膀胱炎者82例,并发膀胱癌者2例。结论:下尿路梗阻是引起CG最主要原因,汽化电切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滤泡水肿型CG应不进行灌注化疗,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CG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天禹  覃展偶  葛波  蒋雷鸣 《广西医学》2005,27(9):1429-143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70%左右为浅表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后仍有约2/3复发。为预防或降低复发膀胱癌的再复发,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笔者应用乌体林斯对45例复发浅表性膀胱癌病例术后定期进行膀胱灌注,与同期应用THP+IL-2组37例初发病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硬输尿管镜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硬输尿管镜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804例输尿管镜术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1994年10月前后入镜成功率分别67.07%和96.68‰输尿管口撕裂假道形成12例(1.49%)、浅层撕裂47例(5.85%),无输尿管断裂及黏膜撕脱、输尿管穿孔14例(1.74%)、输尿管嵌顿7例(0.87%),术中因出血中止手术10例(1.24%),术后524例获得随访,输尿管口狭窄5例(0.95%),输尿管狭窄8例(1.53%)。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行ESWL96例,第2次输尿管镜术47例,输尿管气囊扩张7例,输尿管口再植术2例。榆尿管端端吻合术4例。该组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处理后均得到治愈和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严重输尿管镜术并发症应高度重视,采用正确的方法,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5.
腔内手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腔内手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总结27例尿道内切开、经尿道瘢痕电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经验。结果:26例(96.3%)手术成功,1例手术失败者与狭窄段太长有关;随访5~72个月,平均26个月,均排尿通畅。结论: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术前了解尿道狭窄情况,术中沿正道冷切开,充分切开瘢痕及电刀切除瘢痕组织,术后积极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完成。实验兔18只,制造两侧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一侧骨缺损的两骨断端于第2周及第8周用高能震波进行冲击处理(水囊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12.5kV,500次),作为高能震波1组;另一侧骨缺损的两骨断端仅于第2周用同等条件高能震波处理,作为高能震波2组。于术后第2,4,8,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及X射线影像评分(分值高表示骨愈合好)。于术后第2,4,8,12周各处死3只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8只兔子中因分阶段取材共处死12只,满12周存活6只。①高能震波1组满12周6只中5只获骨性愈合,1只未愈;高能震波2组满12周6只中2只获骨性愈合,4只未愈。②两组术后12周X射线评分高能震波2组低于高能震波1组[(2.33&;#177;0.51),(4.67&;#177;1.86)分,P<0.05]。③两组术后12周时组织学改变,高能震波1组出现骨连接,骨痂成熟并朝板层骨转化。高能震波2组出现成熟的板层骨,缺损区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结论:高能震波能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为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开放性手术的方式和效果 ,笔者就我院在 1992~2 0 0 1年间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 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15例 ,男 72例 ,女 4 3例 ,年龄 2 3~ 6 9岁 ,平均37.4岁。术前均经 X线证实。结石表面积 30~ 6 5 cm2 。其中单纯鹿角型结石 4 4例 ,鹿角型结石伴多发结石 71例 ,患者肾积水轻度 4 3例 ,中度 5 7例 ,重度 1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 2 1例。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术侧向上 ,抬高腰部 ,做 11肋间腰部斜切口或 12肋缘下斜切口 ,游离肾脏及上段输尿管 ,在肾盂输尿管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托特罗定与坦洛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口服安慰剂,B组给予单独口服托特罗定,C组给予单独口服坦洛新,D组给予联合口服托特罗定和坦洛新,治疗前和服药后4周分别测定各组最大尿流率(Qmax),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各组储尿期分数、24 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平均每天尿急次数、储尿期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除尿流率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差异;C组除24 h排尿次数有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D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托特罗定联合坦洛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托特罗定、坦洛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 众多研究表明循环游离DNA(cfDNA)对前列腺癌有诊断价值,但关于cfDNA检测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并不一致。目的 进一步明确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r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第一作者的姓名、发表年份、国家、样本量、检测方法及研究数据参数(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等信息,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有无阈值效应,并通过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判断SROC图形是否呈“肩臂状”,运用Corchran-Q检验、I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大小选择合适模型进行合并。通过Meta分析评估cfDNA的诊断效能,绘制Fagan图评估cfDNA的诊断能力。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2 774例研究对象包括1 93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838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cfDNA诊断前列腺癌的合并灵敏度(Sen合并)为0.49〔95%CI(0.47,0.51)〕,合并特异度(Spe合并)为0.91〔95%CI(0.89,0.92)〕,合并阳性似然比(PLR合并)为6.04〔95%CI(4.39,9.31)〕,合并阴性似然比(NLR合并)为0.52〔95%CI(0.45,0.60)〕,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为18.19〔95%CI(12.33,26.85)〕。相应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 2。亚组分析显示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的AUC在各个亚组中并无明显改变(P>0.05)。Fagan图显示,设定验前概率为20%,然后辅以检测cfDNA,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为88%。结论 cfDNA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仍有待于大量的证据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