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张会超  于咏梅  韩志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38-213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周边电子、石油、汽车修理业职工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2006年度,99家单位4576名职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作业1183人,苯系化合物作业676人,汽油作业434人,粉尘作业509人,其他作业1774人,检出听力损失84人,白细胞低于正常值13人。结论受检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为主,加强对噪声治理并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由于是呼吸道传染,容易传播,为了了解结核病人的发病危险因素,对确诊的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了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对石家庄市19个门诊点在2007年确诊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均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律复康胶囊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律复康胶囊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影响,探讨律复康胶囊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律复康胶囊(4粒,3次/d,口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不良反应。结果:律复康胶囊可显著提高TO值和降低TS值,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律复康胶囊可能具有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率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早期予尤瑞克林(商品名:凯力康,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拟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心肌康方剂(基本方药组成:生黄芪、太子参、五味子、丹参、苦参、郁金、生百合、麦冬、连翘、虎杖、莲子心、茯苓、甘草),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肌炎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比84.8%,P<0.01);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比63.4%,P>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改善,治疗组心肌酶恢复程度[ΔCK(78.24±14.76) U/L,ΔCK-MB(31.32±13.36) U/L]明显优于对照组[ΔCK(51.19±16.43) U/L,ΔCK-MB(22.69±11.13) U/L,均P<0.05].结论 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温作业工人偶测血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高温对工人血压的影响,我们对104名高温作业工人偶测血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以2个电子企业的高温作业工人共104人为高温组,其中男80人,女24人;平均年龄(40.07±7.16)岁,平均工龄(14.69±8.16)a;每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6 h。另选择后勤人员96人为对照组,其中男59人,女37人,平均年龄(43.10±5.87)岁。  相似文献   
7.
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或漏诊.2007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其骨髓涂片吞噬细胞中找到大量典型利什曼原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内脏利什曼病.经河北省传染病防治中心确认为河北省近30年来首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存活组39例,死亡组l9例),并选择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31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诊断即刻、6h、12h、18h、24h、36h及48h测定心率(HR)、血压(BP)、尿量(UV)、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及乳酸清除率,做APACHE II评分的测定。结果经EDTA方案治疗,两组HR下降,CVP值明显升高,MAP回升,尿量改善,但死亡组MAP在6h仍未至60mmHg,尿量24h后随MAP恶化明显减少。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血乳酸值明显升高,积极治疗仍无明显改善。血乳酸水平12h后才出现显著性差异,且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监测血乳酸清除率在6h就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能更早提示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乳酸清除率的监测对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LPL/WM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MYD88 L256P基因突变状况。结果 14例LPL/WM中男性11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岁;12例有肝脏或脾脏肿大,11例有淋巴结肿大。13例贫血,13例分泌单克隆IgMκ,1例分泌单克隆IgMλ,14例均有肿瘤性细胞累及骨髓与MYD88 L256P基因突变。淋巴结活检显示淋巴结结构部分存在,均可见开放的淋巴窦。肿瘤性细胞由数量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成。其中1例在同一淋巴结内可见两类肿瘤性细胞:(1)以浸润淋巴窦为特征的大淋巴细胞;(2)浸润副皮质区和边缘窦的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免疫表型:11例CD20弥漫阳性,10例限制性表达轻链Kappa,1例限制性表达轻链Lambda;2例CD23阳性,CD10、CD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30%;在同一淋巴结内可见两类肿瘤性细胞:大淋巴细胞中CD20、CD30、MUM1、BCL-2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80%;小淋巴细胞中CD20、CD38、CD138、MUM1呈条索状或灶状阳性,Ki-67增殖指数20%。骨髓流式细胞免疫表型:14例小淋巴细胞中CD20、CD19、CD22及sIgM均阳性,2例CD23阳性,CD10及CD5均阴性;浆细胞中CD19、CD138、CD38及CD45均阳性,CD56均阴性。结论 LPL/WM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属于排除性诊断,需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鉴别。明确诊断需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免疫表型特征、免疫固定电泳及MYD88 L265P突变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苦豆碱对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损伤和炎症应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的方法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SI/R)心肌损伤,用不同浓度苦豆碱处理,MTT实验分析苦豆碱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ELISA分析多种炎性因子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苦豆碱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苦豆碱可对抗SI/R抑制的H9c2细胞存活率,同时明显降低SI/R引起的LDH及MDA浓度的增加(P0.05)。此外,苦豆碱能够显著抑制SI/R触发的细胞凋亡(P0.05),同时降低SI/R处理后引起的caspase-3活性的增加,并上调Bcl-2/Bax比值(P0.05)。与SI/R组相比,苦豆碱处理可显著性降低H9c2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P0.05)。此外,与SI/R组相比,苦豆碱处理后可显著增加p-PI3K和p-AKT的蛋白水平(P0.05);当用LY294002抑制PI3K/AKT通路后,苦豆碱促心肌细胞存活、抗凋亡及抗炎症的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苦豆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抗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及炎症应答,提示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