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是研究体内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重要条件。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依文献报道,化疗药物性静脉炎模型主要以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长春瑞滨等化疗药物为多见,化疗药物渗漏损伤模型主要以大鼠及大白兔背部皮下注射盐酸阿霉素等化疗药物为多见。文章就近年来常用的一些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文题释义:干细胞肝向分化:是指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体内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制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通过形态、功能的特殊变化,建立起肝细胞特征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细胞分裂共同发生,并伴随干细胞多能性的减弱与肝功能表达的增强。 生物人工肝:是以培养肝(样)细胞为基础的生物或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高活性和功能的肝(样)细胞、适合的生物反应器与外部控制系统、有效的体外循环系统,可通过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实现对肝脏功能不全或相关疾病的治疗。  摘要背景: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学、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以及药物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生物人工肝为例的应用研究需要大规模扩增出高质量的干细胞并最终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如何通过此途径高效获得一致性、功能性完好并且标志物均匀表达的分化细胞,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的:对干细胞扩增及肝向分化过程相关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已应用于在线检测的指标与方法,讨论部分指标与方法应用于在线检测的局限性,并对未来有望应用于在线检测的指标和检测技术进行展望。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9年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Elsevier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收录的与干细胞扩增及肝向分化过程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expansion,hepatic differentiation,monitoring,real-time online”,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扩增,肝向分化,监测,实时在线”,共计检索93篇文章,最终筛选了符合标准的53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扩增及肝向分化过程的相关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众多,其中扩增过程的检测指标主要涉及干细胞多能性的保持、代谢活性、存活率以及转癌趋势。肝向分化过程因细胞种类而异,其中多能干细胞和中胚层谱系成体多能干细胞要先向内胚层定向分化,再分化为成熟肝(样)细胞,而以肝干/祖细胞为主的内胚层谱系成体多能干细胞可直接分化为成熟肝(样)细胞。分化过程不同阶段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存活率以及代谢活性是检测的重点。目前,基于大型生化检测分析设备的检测方法虽然可靠性高,但面临实时性差、成本高、难以集成小型化等问题。未来,干细胞扩增及肝向分化过程中关键检测指标的筛选、检测标准的量化以及自动化在线检测的实现,需要重点研究。ORCID: 0000-0002-3881-5577(吴昌哲);0000-0002-6052-8400(杨嘉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华中五味子中化学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华中五味子中化学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便为以后华中五味子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做出一般性结论.结果 华中五味子果实中含有木脂体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是五味子中含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具有保肝、镇静、扩张血管、祛痰、止咳、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结论 五味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很多合成药物的潜在资源,也是一种新型的"药食同源"功能性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6.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对SD大鼠坐骨神经近端新生轴突进行标记,观察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过程.方法 64只SPF级SD大鼠于右侧坐骨神经分叉以上5mm处切断坐骨神经,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以及生物可溶性甲壳质套管小间隙(2 mm)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分别于术后1、3、7及14 d取材.观察神经缝合处组织大体形态;套管内坐骨神经生长状态;近端新生轴突形态,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新生轴突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神经缝合处粘连情况较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后14 d,新生纤维神经干形成圆锥形向前生长.形态规则均一.原位缝合组大鼠缝合处粘连较重,新生轴突于7 d左右长过缝合点,坐骨神经远端新生轴突散在分布,形态不规则.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术后3 d原位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较套管缝合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坐骨神经开始大量再生;术后14 d左右,套管小间隙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显著高于原位缝合组(P<0.05).结论 甲壳质套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套管内新生轴突前沿以圆锥形向前生长,新生轴突形态较原位缝合组好,套管小间隙修复7 d后新生轴突数目开始较原位缝合组多.本实验主要观察了两种术式修复后大鼠坐骨神经新生轴突的生长规律,也从组织学角度解释了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方法的再生效果比原位缝合效果好的可能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及对Smad1/5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牙髓干细胞,配制成密度为3×104个/毫升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密度约为80%时,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诱导组和抑制剂组。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单纯诱导组细胞用浓度为100 ng/ml的BMP-2诱导液(BMP-2溶于DMEM培养基)培养,抑制剂组细胞先用200 nmol/L的Smad1/5抑制剂LDN-193189处理24 h后,更换为BMP-2诱导液,培养14 d后,CCK-8检测人牙髓干细胞活性、qRT-PCR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BMP-2和p-Smad1/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单纯诱导组矿化结节明显,抑制剂组矿化结节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单纯诱导组牙髓干细胞活性、ALP活性增强,DMP-1和DSPP mRNA相对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采用不同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探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长度极限.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分叉处以上5 mm建立坐骨神经离断伤模型,部分切除坐骨神经后使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使神经断端间留有2、5、8和10 mm间隙.8周后常规锇酸染色,镜下观察套管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轴突平均面积、髓鞘平均厚度及腓肠肌平均湿重,并进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8周显示2 mm小间隙组神经纤维已有80%再生,再生效果最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间隙距离逐渐增加,神经纤维再生效果逐渐变差;5 mm间隙组再生约60%,效果优于8 mm间隙组(P<0.01);8 mm间隙组再生约20%,优于10 mm间隙组(P<0.01);10 mm间隙组只有1%有髓神经纤维成功长入远端,肌肉湿重降至正常的42.9%.结论 使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时,2 mm左右小间隙套接修复效果最佳,5 mm间隙是修复后周围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的极限间隙,10 mm是神经单靠趋化性、营养作用再生的最大间隙.  相似文献   
9.
外加直流电场刺激(EFS)可抑制脊髓损伤(SCI)后损伤组织局部Ca2+内流,有效抑制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但电场刺激结束后,损伤局部Ca2+会重新开始内流并激发后续病理生理学连锁反应,影响了EFS治疗SCI的效果。聚乙二醇(PEG)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促进细胞膜融合及受损细胞膜修复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EFS联合PEG治疗Sprague-Dawley(SD)大鼠SCI的效果。脊髓损伤后的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治疗,n=10)、电场组(EFS治疗30 min,n=10)、PEG组(浸润50%PEG的明胶海绵覆盖损伤处5 min,n=10)和联合组(电场刺激和PEG联合治疗,n=10)。术后不同时间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测量、运动行为学评分以及脊髓切片染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术后8周联合组大鼠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以及脊髓空洞面积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电场组和PEG组,而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神经组织残余面积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电场组和PEG组。以上结果提示,联合治疗方法能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病理损伤程度,促进大鼠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EFS和PEG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活体小鼠坐骨神经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建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实时观察周围神经形态的方法.方法 将转基因小鼠麻醉后,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并将小鼠固定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操作台,使显露的坐骨神经与载玻片贴合,从而观察活体小鼠坐骨神经的形态学特点.测量神经干、神经束及神经纤维的直径,并计算神经束及神经纤维的数量;将小鼠坐骨神经切断或钳夹,造成神经损伤模型,在损伤即刻及损伤后2 h,观察损伤神经近端、损伤处及损伤远端形态的改变.结果 正常小鼠坐骨神经神经干直径为800.0μm,神经束直径为70.0-100.0μm,神经束数量为2个,神经纤维直径为7.5,μm,神经纤维数量为70-200个.神经损伤即刻及损伤后2 h,损伤近端处可见神经纤维逐渐出现空泡样变性,神经纤维走向逐渐紊乱,部分纤维中断.损伤段神经纤维完全扭曲,空泡样变性明显,并出现神经纤维崩解,神经连续性完全中断.损伤远端250.0μm圾500.0μm处.神经纤维荧光强度逐渐增强,结构恢复,排列逐渐整齐.结论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成像技术为实现活体实时观测周围神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可用于观察小鼠正常及损伤后周围神经结构的形态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