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干细胞动员对骨创伤大鼠的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为战创伤后的免疫抑制及继发性感染、系统性炎症反应等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挤压折断法复制大鼠双后肢股骨骨折模型,于致伤后0、24、48h连续给模型动物肌肉注射GM—CSF20μg/kg,致伤后72h细胞增殖法检测T、B淋巴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2、IFN-7、TNF—α浓度,自动系列化分析法检测C3、CA、IgM、IgG浓度,称重法观察脾重与体重的比例变化。结果:股骨骨折模型大鼠致伤后72h,GM—CSF动员骨髓干细胞组大鼠的T、B淋巴细胞活性和血清IFN-γ、IL-2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IL-1、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3、CA、IgM、IgG浓度及脾/体重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M—CSF动员自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骨创伤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霉素、丝裂霉素、紫杉醇、顺铂和环磷酰胺五种抗癌药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测定24小时的药物IC50在此基础上,运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抗癌药作用不同时间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细胞对不同药物有不同敏感性。五种药物均能下调端粒酶活性,但只有阿霉素、紫杉醇和顺铂在作用24小时后迅速而明显地影响端粒酶活性。IC50/3浓度处理72小时的效果与IC50。浓度处理24小时的效果相当。结论:五种药物都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下调端粒酶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药物浓度及时间依赖有关。  相似文献   
3.
猴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猕猴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用导管介入法将聚乙稀醇(PVA)栓子输送至大脑中动脉使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栓塞,诱发缺血性脑损伤,连续CT扫描观察脑损伤变化和血管栓塞对侧神经功能评定分析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脑血管栓塞前造影明显可观察到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树及其分支分布情况,栓塞后血管造影证实额颞区无血管显示,连续24hCT扫描发现栓塞后6h内可见脑细胞水肿,但无明显可见梗死灶。12h后见额颞叶区梗死灶,24h可见明显梗死灶,1个月后见梗死灶面积减小,此后1年内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变化。行为学观察可见血管栓塞对侧前后肢运动功能严重障碍,1个月内神经功能评分为3~4级,3个月后为3级。结论用大脑中动脉介入法注入PVA栓子,成功建立了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传统的检测CMVpp65抗原的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操作麻烦,步骤较多,整个实验需要6个多小时,而且只能定性。需要寻找一种简便的可以定量的方法来检测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因此我们设计了流式的方法来检测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方法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中的一抗和购自invitrogen公司的二抗进行了流式标记移植病人外周血中的WBC,操作步骤明显简便了,只需不到2 h就可完成检测,而且可以定量检测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同时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人尿中的CMV基因的拷贝数。结果流式检测阳性率高的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也为阳性,同时流式检测强阳性的病人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到CMV基因,表明病人处于CMV病毒血症。结论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中的一抗和购自invitrogen公司的二抗进行流式标记,成功检测了移植病人的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新方法可以定量,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人尿中的CMV基因的结果符合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调Jagged1表达对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脱臼处死1~2月龄和19~26月龄SD大鼠,PBS冲洗股骨和胫骨骨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 应用含10% FBS的DMEM/F12培养基以差速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DiI-ac-LDL与FITC-UEA-1荧光双染进行EPC特性鉴定。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PIRES2-EGFP转染组、PIRES2-EGFP-Jagged1转染组和未转染的年轻大鼠来源EPC组。荧光显微镜下计数GFP阳性细胞数并计算转染效率;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Jagged1 mRNA和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酶插入区受体(KDR)mRNA表达,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EPC的血管形成能力。结果:转染后Jagged1在EGFP-Jagged1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Jagged1过表达显著促进老龄大鼠EPC vWF与KDR mRNA表达(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 vWF与KDR mRNA表达以及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在Jagged1转染组与年轻大鼠EPC组间未见有显著差别。结论:Jagged1过表达促进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扩增小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ouse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UCMSCs)探讨其是否可诱导成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培养法将m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的抗原标志表达进行鉴定。运用诱导培养液对分离的mUCMSCs分别定向诱导培养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结果 运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可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到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这些细胞高表达CD29、CD90和CD105,低表达CD34。成软骨诱导后阿新兰染色呈蓝色;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出现红色脂滴;茜红素染色成骨诱导的mUCMSC,可见红色结节。结论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所获得的mUCMSC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01至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HIV感染情况、感染率增长原因、感染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HIV,抗-HIV阳性者再用金标法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同为阳性者做确诊实验。金标法阴性者再用ELISA法双孔复查,双孔阴性报阴性结果,一阴一阳或双孔阳性同样做确诊实验。结果共检测10947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HIV阳性患者354例,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1至2009年每年的HIV确诊阳性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23,P=0.000),传播途径以血液、性传播为主,大部分感染者具有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静脉吸毒史等。结论近年来HIV感染者逐渐增多,控制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禁止不安全性行为、禁止吸毒、禁止输用未经标准检测的血液等。对高危人群和可能经医源性途径传播和感染HIV的患者进行常规抗-HIV检测是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传播的必要措施;对AIDS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HIV感染特点及其传播方式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成体组织中均存在着干细胞.肝脏内不仅存在肝源性干细胞,还存在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如骨髓干细胞,胰腺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最终可以分化为成熟的肝样细胞.因此,干细胞的替代疗法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癌药物对乳癌MCF-7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乳癌细胞MCF-7在不同抗癌药物存在的情况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细胞记数、台盼莅临 色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及其活性,同进用TRAP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观察细胞在不同情况下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无药物存在时,细胞增殖与端粒酶活性增加呈正相关(r=0.901)。阿霉素、紫杉醇和顺铂都能有效抑制细胞生长,以剂量依赖方式和时间依赖方式降低端粒酶活性,这种降低也活性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结论 阿霉素、紫杉醇和顺铂抑MCF-7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端粒酶活性及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