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1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532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1753篇
内科学   855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5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626篇
综合类   3760篇
预防医学   1403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1207篇
中国医学   1604篇
肿瘤学   34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663篇
  2003年   624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479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8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慕课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3月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发文量、期刊分布、基金支持、著者分布、被引频次、文献类型和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将导出的资料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借助频数分析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纳入文献754篇,分别收录于262种期刊;以医学教育类期刊为主;基金资助率达50%;黄坪、张欣、李鑫辉等7人为核心作者;以人体解剖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类课程应用研究最多;慕课应用研究以理论课程为主;课程评价包括终末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平台考核、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大方面;研究热点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在护理教育、中医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结论 近5年,慕课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发展迅速,核心作者已形成,但缺乏深度合作。未来应增加实验(训)类课程的应用研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实验性研究的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2—4月选取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实习护生32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死亡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323名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量表总分为(8.50±3.27)分,处于较高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死亡体验教育、近5年内是否有至爱的朋友或亲人去世、实习期间是否遇到过患者死亡是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现状不容乐观,其焦虑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院校和实习医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护生死亡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胸部开放伤后海水灌入胸腔致急性肺损伤(ALI)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锐器致胸部开放伤后胸腔内灌注海水(35ml/kg)制备ALI成年杂交犬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未救治组、普通救治组、机械通气组,每组6只。未救治组在ALI出现后不实施任何救治措施,普通救治组给以鼻导管吸氧、胸腔闭式引流、静脉输入5%葡萄糖液等,机械通气组将普通救治组鼻导管吸氧改为机械通气。动态观察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胸部开放伤后海水灌入胸腔可导致ALI,普通救治组PaO2虽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正常,机械通气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两组在纠正高渗、高钠、高氯血症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胸部开放伤后海水灌入胸腔引起严重ALI,机械通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和CT表现.方法:收集和总结2000~2006年5月期间经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10例病例资料与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肿瘤部位的准确性为100%,CT可见癌变部位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Ⅲ期以上直肠癌尚可见邻近器官侵犯、淋巴结肿大等.结论:CT在直肠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更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此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及Mc Cune—Albright综合症(简称MAS)3型,常见病损多位于股骨、胫骨、肋骨或颌面骨,躯干病损可波及数根肋骨和椎体及其附件,其中椎体单发极为少见,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腰1椎体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