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4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607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806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2637篇
内科学   1405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235篇
特种医学   4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120篇
综合类   4949篇
预防医学   2864篇
眼科学   289篇
药学   2213篇
  15篇
中国医学   2161篇
肿瘤学   57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927篇
  2007年   982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523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567篇
  1995年   501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290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7篇
  1962年   10篇
  1961年   11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辨治老年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CSPD),纳入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疾病及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①最终纳入168篇文献,其中2010至2020年之间发表138篇(82.14%);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纳入43948例老年人,累计覆盖340个研究中心;②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医证候阴虚阳亢证(10.05%)>血瘀证(9.5%)>痰浊(湿)证(8.91%)>阴阳两虚证(4.98%)>痰瘀互结证(4.96%);单元证分布阴虚证(14.70%)>痰证(11.22%)>气虚证(7.15%)>肾虚证(4.72%)>血瘀证(4.18%);涉及病变脏腑肾>肝>脾>肺>心。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证候分布虚证多于实证,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最为多见,实证常见血瘀证、痰浊(湿)证等,且多见痰瘀互结证;老年人五脏皆损,其中又以肾、肝、脾功能失调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上游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法显示,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E-cad蛋白随冬凌草甲素浓度增加而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随药物浓度增加而表达下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可上调人肝癌细胞E-cad上游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Vimentin上游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E-cad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二胎返岗护士适应水平现状,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返岗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3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护士产后返岗适应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水平均分为(2.16±0.51)分;外向型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呈正相关(r=0.540,P<0.001),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均呈负相关(r=-0.410,P<0.001;r=-0.35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是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格特质、生育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结合人格特质等特点采取管理策略,提高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4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 CT (HRCT)影像变化特点,进一步明确胸部 CT在 COVID-19重型病例的临床诊疗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收集 确诊的 41例重型 COVID-19患者,分析其临床重症期 HRCT特点。结果 41例重型 COVID-19患者入院 表现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发热 33例,咳嗽 26例,畏寒 17例,咳痰 14例,乏力 13例等。重型患者 HRCT 双肺损伤范围中度、重度,病变形态密度混杂,呈磨玻璃、条索、实变等不同形态混杂,磨玻璃及斑片影累及肺 门;纤维条索累及肺门,网格影;胸膜下平行粗大纤维条索;垂直胸膜纤维条索;沿着支气管分布垂直胸膜小 段状实变;远端支气管扭曲扩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少见。结论 虽然影像学分期与临床分型 不完全一致,但胸部 HRCT双肺受损达到中度,磨玻璃影累及肺门,出现胸腔积液,平行/垂直胸膜粗大纤维 条索并局部实变伴/不伴远端支气管扩张扭曲,都高度预警临床重型 COVID-19的发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提高重症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了解尘肺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对尘肺病患者建立干预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SCL-90症状清单、社会支持量表对在全省尘肺病住院病人较多的3家医院进行尘肺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 208名尘肺病患者男性205人,女性3人。文化程度均为高中及以下;Ⅰ期尘肺148人,Ⅱ期尘肺41人,Ⅲ期尘肺19人;尘肺患者SCL-90症状清单总分为162.00±64.77,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不同年齡段、不同病程尘肺病患者各组之间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肺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建立尘肺病患者心理干预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刀与针灸配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针灸康复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64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Fugl-Meyer、JOA评分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腰骶疼痛评分和腿疼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直腿抬高度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