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昆  陈国平  张宏彬  华奇峰  郑建军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18,(9):1004-1006,1019
目的探讨门静脉CT成像(CTP)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49例,均于治疗前后行CTP、胃镜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后CTP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P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治疗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一致性较好(Kappa=0.791、0.768),诊断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一致性较好,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一致性一般(Kappa=0.768、0.653)。结论CTP可用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效能与胃镜检查相近。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早期评估及治疗尤为重要.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仍是诊断冠心病公认的方法,但其操作复杂,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现为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mGGO)的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肺腺癌患者48例,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经多方位薄层重建,观察病灶的HRCT表现。结果 48例患者中44例为单发结节,4例为多发(两个)。其中实性结节12个,mGGO 40个,病灶直径1.5~3.0 cm;量化分型中Ⅰ型12例,Ⅱ型28例,Ⅲ型12例;mGGO边缘清晰37个,分叶28个,毛刺征19个,胸膜凹陷征20个,空气-细支气管扩张征19个,支气管狭窄、截断征12个,血管集束征11个。结论 HRCT检查发现混合磨玻璃样结节影时,如果病灶大小2.0~3.0cm,边缘清晰,实性成份较高(量化分型较低),伴有分叶、胸膜凹陷、毛刺征、空气-细支气管征时,应高度怀疑浸润型肺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内皮微颗粒是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时产生的膜性小囊泡,具有促进黏附、扩大炎症反应和诱导新生血管增生等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内皮微颗粒与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易损斑块破裂等密切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内皮微颗粒的发现为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平台,有望成为研究冠心病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移。总共检测到60个转移性咽后淋巴结,其中心、上界和下界的位置分别如下:枕骨水平4个(6.7%),17个(28.3%),3个(5.0%);第一颈椎水平:45个(75.0%),40个(66.7%),33个(55.0%);第二颈椎水平:11个(16.7%),3个(5.0%),21个(35.0%);第三颈椎水平:0个(0%),0个(0%),3个(5.0%)。咽后淋巴结的转移与咽旁间隙、椎前肌肉、口咽、鼻腔、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等部位的侵犯无关。结论:鼻咽癌患者IIb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次是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从第一到第三颈椎水平逐渐降低。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与侵犯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疾患而行膝关节镜和MRI检查的50例(50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表现,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50例(50膝)、100个半月板中,MRI检查明确诊断半月板撕裂12个,其中内侧半月板6个、外侧半月板6个;经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撕裂10个,其中内侧半月板5个、外侧半月板5个,其余2个半月板关节镜下肉眼未见明显撕裂;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度为80.5%,特异度为98.0%,准确度为95.6%,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6.1%。结论MRI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极有价值的诊断方法,MRI与关节镜诊断结合能够提高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获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膈肌的三维立体形态,探讨COPD患者膈肌形态学指标与慢阻肺CAT评分量表的关系。 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2010年12月—2014年10月门诊和住院的受试者,按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COPD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和肺CT扫描,获得CT三维重建后膈肌的主要形态学指标:膈肌总长度(Ldi),膈肌总面积(Adi),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Aap)。比较这些指标在COPD组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这些形态学指标与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①随着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在冠状位、矢状位膈肌总长度、膈肌总面积、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逐渐减小,慢阻肺CAT评分逐渐增高,并且在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膈肌总长度、膈肌总面积、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与慢阻肺CAT评分量表呈负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CT三维重建是评价膈肌功能解剖学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它来评判COPD患者膈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颗粒的水平,研究其与各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81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敏肌钙蛋白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组,51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144+/Annexin V+的内皮微颗粒的水平,评估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与年龄、心率、血压、血脂、血糖、炎性指标、心肌标志物等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外周血CD144+/AnnexinV+内皮微颗粒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CD144+/Annexin V+内皮微颗粒的水平与脂蛋白a(r=0.886)、超敏C反应蛋白(r=0.404)、肌酸激酶同工酶(r=0.471)和超敏肌钙蛋白(r=0.240)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1、0.05),与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外周血CD144+/AnnexinV+内皮微颗粒的水平与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有关,对于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危状态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