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消化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消化道平滑肌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147例消化道平滑肌瘤临床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奥辛蓝.沙红染色,Sanger测序检测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状态。结果患者年龄13~82岁,平均年龄52岁。男女比例接近1:2。发生于食管100例,胃20例,小肠12例,结直肠15例。组织学上卵圆形或梭形肿瘤细胞呈条束状或编织状排列。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及h-caldesmon,CD117与DOG1阳性且奥辛蓝-沙红染色阴性的分支状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内,该类细胞见于100%(100/100)食管平滑肌瘤、80%(16/20)胃平滑肌瘤、3/12的小肠平滑肌瘤,所占比例1%~30%不等,而不存在于结直肠平滑肌瘤中。16例CD117与DOG1阳性且奥辛蓝-沙红染色阴性细胞比例≥20%的平滑肌瘤均未检测到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ICC普遍存在于食管、胃及小肠平滑肌瘤中,不能因为肿瘤细胞表达CD117与DOG1而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必要时可借助分子检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microRNA-192(miR-192)对于高侵袭性结肠癌RK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iR-192 mimics(miR-192)通过脂质体转染至RKO细胞,应用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92表达情况,采用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miR-192对结肠癌RK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miR-192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92对结肠癌RKO细胞内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转染了miR-192的结肠癌RKO细胞,癌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细胞划痕实验、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RKO细胞转染miR-192后,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结肠癌细胞转染miR-192后可升高E-cad蛋白的表达,并且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转染miR-192可抑制结肠癌RKO细胞增殖,降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是升高结肠癌RKO细胞E-cad的表达,并且降低VEGF的表达。miR-192可能作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具有黏液样变的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并与具有相似形态的黏液纤维肉瘤相鉴别。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确诊黏液样变脂肪肉瘤29例、黏液纤维肉瘤5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关指标情况, 并复习文献。结果 34例患者中男性24例, 女性10例, 年龄41~73岁;发病部位包括腹膜后(17例)、腹腔(9例)、下肢(5例)、阴囊(1例)、上肢(1例)和腋下(1例)。高分化脂肪肉瘤以脂肪瘤样型多见(1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去分化成分包括低级别(13例)和高级别(2例)形态, 呈低至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样、低级别纤维肉瘤结构。29例脂肪肉瘤均具有不同比例的黏液样形态, 16例伴多少不等肿瘤性坏死。黏液样形态表现为黏液样脂肪肉瘤样, 呈分叶状生长, 特征性的纤细、分支状毛细血管网, 类似于鸡爪样形态, 富含黏液的间质和肺水肿样形态, 肿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 伴多少不等多空泡状脂肪母细胞。FISH法检测MDM2基因显示成簇扩增(29/29), DDIT3分离探针均未...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7岁,已婚.因接触性阴道出血1个多月于2009年8月入院,妇科检查见宫颈肥大约5 cm×5 cm,触之有血,质硬.彩超示宫颈前壁异常回声,宫颈肥大.CT示子宫颈增大,考虑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阴道镜下分别于3、6、9、12点处取活检送病理.活检病理确诊后,行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双侧附件高位悬吊手术,常规送病理.临床诊断:宫颈增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醋的种类对醋制草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为筛选炮制辅料用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米醋炮制草乌,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和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比较采用不同类型的醋制备的草乌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结果:各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生草乌〉食用乙酸制草乌〉工业乙酸制草乌〉陈醋制草乌≈龙门米醋制草乌〉玫瑰醋制草乌〉药典法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药典法制草乌〉食用乙酸制草乌〉龙门米醋制草乌≈工业乙酸制草乌〉陈醋制草乌≈玫瑰醋制草乌〉生草乌。结论:醋制草乌可以达到炮制减毒的效果,食用醋比乙酸的减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草乌为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外治,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调研的方法,查阅古代和现代文献并结合草乌外治方剂的应用情况,对草乌的炮制方法进行梳理,为草乌炮制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以确保草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沉默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食管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AM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GAM1 shRNA(shPGAM1组)或shRNA-NC(NC组)转染至食管癌Eca-109细胞,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Eca-10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AM1对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2%(39/67),高于癌旁组织的31.3%(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M1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shPGAM1组和NC组中PGA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0.10和1.0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 显示,培养24、48、72、96 h后,shPGAM1组Eca-109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7.65±7.42)%、(79.34±9.11)%、(70.17±6.84)%、(60.36±7.95)%,明显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shPGAM1组和NC组的Eca-10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36±5.38)%和(24.8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6.84±11.35)%和(99.87±10.48)%,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乳酸含量分别为(48.02±10.18)%和(99.00±1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GAM1组细胞的PTEN表达量高于NC组(P<0.05),而p-Akt、p-mTOR表达量均低于NC组(P<0.05)。结论   PGAM1高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高迁移率蛋白I(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在甲状腺癌中的变化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甲状腺癌组(15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20例)及健康对照组(120例)血浆HMGB1、GPX3水平,分析血浆HMGB1、GPX3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变化;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浆HMGB1、GPX3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甲状腺癌组血浆HMGB1、HMGB1水平及其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GPX3水平及GPX3阳性表达率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HMGB1、GPX3水平及HMGB1、GPX3阳性表达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血浆HMGB1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GPX3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ROC分析可知,HMGB1、GPX3在甲状腺癌中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3%、85.5%、70.8%和82.2%.结论 血浆HMGB1、GPX3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生及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