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钬激光输尿管硬镜碎石与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06例单侧伴有肾积水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采用URL治疗(URL组),58例采用PCNL治疗(PCNL组),统计分析2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结石清除率URL组25.0%(12/48)显著低于PCNL组98.3%(57/58)(χ^2=62.065,P=0.000);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URL组77.1%(37/48)显著低于PCNL组100%(58/58)(χ^2=14.831,P=0.000);术后高热(T〉38.5℃)率URL组8.3%(4/48)与PCNL组6.9%(4/5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有条件且技术成熟的医院PCNL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附13例报告)朱华月侯建国钱松溪郑家富张汉升廖国强王林辉马永江自1985年1月~1995年5月共收治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3例。占同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11.2%。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4...  相似文献   
3.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采用双侧睾丸切除、Flutamide和Finasterid联合治疗D2期前列腺癌病人5例。随访15~20个月,结果PSA均正常,前列腺体积缩小61.2%~69.3%,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转移灶缩小、部分消失,积水肾脏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治疗后全部有效。表明全雄激素阻断对晚期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在三个层次上阻断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偶发瘤44例报告朱华月侯建国钱松溪张汉升廖国强王林辉郑家富马永江自1980年3月~1995年11月共收治肾上腺偶发瘤44例,占同期肾上腺肿瘤的224%。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9~69岁,平均472岁。右侧29例,左...  相似文献   
5.
该文将医疗单位中购买设备这一经常性业务作为一项工程项目来考虑处理,可以大大减少购置设备的盲目性.使购置的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 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一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最大直径0.3~10.0 cm(平均3.6 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 cm.平均0.2 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级16例,Fuhrman 2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3例有LOH,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2例有MSI,分别为D9S168和D14S617各1例.结论 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相似文献   
7.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关系到第一位消费者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亦越来越高,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监督管理模式。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下简称量化分级管理)是以危险性评估为原则,对取得卫生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根据卫生许可与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果对其进行风险度分级(低度、中度、高度、较高四个等级)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A、B、GD4个等级),按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并确定次年食品卫生监督的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2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1.22%(20/1 645),平均年龄(25.8±3.1)岁,男13例,女7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0例,因非血尿症状检查发现者6例,健康体检中发现4例.肿瘤多发2例,单发18例;总计24枚,位于侧壁15枚,后壁3枚,前壁1枚,三角区3枚,膀胱颈口部2枚.B超检查发现22枚肿瘤,2例血尿患者B超检查阴性;B超测量肿瘤最大径为0.4~2.7 cm,平均(1.1±0.7)cm.膀胱镜的肿瘤诊断率100%.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肿瘤19例(其中平坦型病变2例,乳头状肿瘤17例).19例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1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行剖腹探查.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8±16)个月,随访期间3例复发,l例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结论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总体具有单发、低级别、低分期的特点,但也有高恶性度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值得重视,治疗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免疫缺陷动物筛选人转移癌组织过程中主要的非正常死亡原因,为人类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和筛选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皮下、原位、肾包膜下移植等多种方法对267只BALB/c裸小鼠接种(或注射)人肾细胞癌、前列腺癌临床标本、DU-145细胞系,分析成瘤率、肝脏病变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切片、死亡时间分布)等.结果:移植肾细胞癌标本的总成瘤率为21.7%(35/161),转移率为1.2%(2/161).移植前列腺癌临床标本均未成瘤或发生转移;移植DU-145细胞系成瘤率为100%(20/20),转移率为25%(5/20).肾细胞癌临床标本移植小鼠肝脏病变率为58.4%(94/161),前列腺癌临床标本移植小鼠肝脏病变率为43.4%(46/106),DU-145细胞系移植小鼠无1例肝脏病变发生.移植肾细胞癌、前列腺癌标本肝脏病变小鼠死亡高峰与小鼠总体死亡高峰趋势一致,均发生在每年的冬春季.结论:肝脏病变是造成动物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SPF环境方可保证肿瘤动物模型的顺利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亚系模型LNCaP-AI.方法:长期在去雄激素的血清环境下培养雄激素依赖性LNCaP细胞,培养出能够适直无雄激素环境的LNCaP-AI细胞亚系.MTT、RT-PCR、免疫荧光方法观察LNCaP-AI细胞在无雄激素环境下的增殖能力和表达及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结果:LNCaP前列腺癌细胞在无雄激素中培养3个月后逐渐适应了无雄激素的环境,成为雄激素非依赖的LNCaP-AI细胞亚系.LNCaP-AI细胞在无雄激素的环境下迅速增殖,能够分泌PSA,但其PSA mRNA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生长LNCaP细胞的44%.结论:成功构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亚系模型LNCaP-AI,可以模拟前列腺癌由雄激素依赖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