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脑恶性肿瘤的50%以上,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仍存在效果不理想、易耐药等问题。本文就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raction C from Naja Naja Actra Venom,NNAV.FC)体外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细胞毒性作用,并与几种临床脑肿瘤化疗用药进行比较,以求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化疗药物。方法:应用MTT法.观察NNAV.FC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的细胞毒作用、量效关系等,并与依托泊苷(vp=16、鬼臼乙叉苷、Vepesid)、卫萌(替尼泊苷、鬼臼甲叉甙vm-26,Teniposide)、顺铂(Cisplatin、CDDP)、卡铂(Carboplatin)、五氟尿嘧啶(5-FU)等对上述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行比较。结果:FC对人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24及48h的IC50分别为5.76和7.19μg/ml,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在本实验中,FC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与临床胶质瘤化疗药相比较。FC是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病分析了解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病叫结并结合文献探讨GCS,CT及合并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死亡18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9例,中残不良好35例,结论:影响理型颅脑损后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入院时GCS计分和瞳孔改变,基底池有无闭塞,血肿类型及并发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经动脉途径,采用真丝线段或真丝线段加NBCA胶栓塞治疗。其中3例同时经静脉途径采用微弹簧圈(GDC、MDS和游离弹簧圈)或弹簧圈加真丝线段栓塞海绵窦结果本组。11例中有10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其中8例解剖治愈(瘘口消失);1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血浆Lp-PLA2水平变化,并评估Lp-PLA2表达差异程度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CEA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4例,检测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2a随访,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脑卒中、血管再狭窄等复发情况。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病为应变量,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自变量,得到多元回归方程:缺血性脑卒中=-2.361+0.796吸烟+0.005Lp-PLA2。由此得出,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其中表达差异大31例,表达差异小13例,并进行2a随访。最终发现,表达差异程度大患者出现脑卒中(P0.05)和再狭窄(P0.05)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 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且Lp-PLA2表达水平差异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开展CEA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其中2例结合开颅手术治疗。结果: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一海绵蜜瘘患者主要症状消失,1例患侧失明末恢复。结论:可脱球囊手术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或结合开颅手术进一步孤立瘘口的方法对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对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裸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的Balb/c裸鼠,经腹腔注射低、中、高浓度的FCNNAV1mg/L、5mg/L、10mg/L,采用比色法检测裸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裸鼠血清SOD、GSH-PX、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裸鼠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裸鼠组(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荷瘤鼠血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FC)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原癌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FC对U25l细胞的增殖抑制,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FC浓度的增加,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随着FC作用剂量的增加,Fas/FasL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FC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原癌基因Fas/FasL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为实验对象,研究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诱导细胞凋亡的的机制。方法将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分为1.5mg/L(A组),3.0mg/L(B组),4.5mg/L(C组),15.0mg/L(D组)和30.0mg/L(E组)5个浓度组,以顺铂(DDP)40.0mg/L为阳性对照组,另设一阴性对照组。采用DNA凝胶电泳检测法,观察FC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查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对U25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FC诱导U251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P〈0.01),使用FC前后,bcl-2/bax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FC有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诱导凋亡不依赖于bcl-2/bax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硬膜下血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 -腹腔分流术后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对 37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发生硬膜下血肿 6例的原因和防治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硬膜下血肿病人中 ,钻孔引流术 3例、开颅术 2例、自愈 1例、死亡 2例。结论 :脑室 -腹腔分流术引起硬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分流管虹吸作用造成CSF过度引流造成。在对颅内压较高和脑室较大的脑积水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时 ,应选择抗虹吸分流管。出现硬膜下血肿后钻孔引流和开颅清除血肿有利于病人康复 ,如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的病人有自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