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ationin,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新生儿病区的118例患儿分重症感染组51例、局部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30例三组进行降钙素原的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86.27%)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PCT阳性率(37.84%和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感染组CRP的阳性率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以PCT2ng/ml为临界值,诊断重症感染的特异性达97.01%,与CRP相比,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高,诊断准确性高。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早期即升高,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其诊断价值优于CRP,它与感染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NICU病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行早期干预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后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小于胎龄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住院期间开始早期干预,并于出院后继续给予早期干预到24个月,将此前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小于胎龄儿但并未实行早期干预措施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并于纠正年龄1月、2月、3月、4月、5月时行0—1岁20项神经运动评估(infant neurological motor assessment,INMA),6月、12月、18月、24月龄时应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Ⅱ)进行发育评估,将两组患儿上述检查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体格发育:矫正年龄6月、12月龄时,体质量、身长比较无显著性意义,但12月龄时两组间头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矫正年龄18月、24月龄时,体质量、身长及头围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矫正年龄6月龄后体质量及头围的追赶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矫正年龄18月龄后身长的追赶率观察组亦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心理发育:矫正年龄6月龄前行INMA提示矫正年龄4月、5月时异常率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关键年龄行BISDⅡ提示矫正年龄12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展指数PDI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ICU早期介入对早产小于胎龄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实现良好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导管相关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法,对某医院NICU住院所有新生儿导管相关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结果 2014-2018年共监测NICU住院新生儿2 135例,住院总共日数28 756 d,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84例,医院感染率为13.30%,日感染率10.64‰。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为主,日感染率为14.38‰。NICU医院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6株,占64.25%|革兰阳性菌103株,占24.88%|真菌45株,占10.87%。4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仅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属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达到75%以上,只对替考拉林和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真菌的耐药菌株。结论 该NICU住院患儿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由于呼吸机管理水平的提高 ,显著降低了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 ,但机械通气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现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 3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 1998年 1月—2 0 0 0年 12月 3年间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共 36例。男 31例 ,女 5例 ;早产儿 32例 ,足月儿 4例 ;气管插管年龄 1~ 17h ;胎龄 2 9~ 38周 ;体重 130 0~ 2 80 0g。机械通气时间 3~ 10d(平均 …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MV)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92份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率为61.76%,MV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甚至第3代头孢菌素多不敏感。结论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MV持续时间有关,与胎龄无关;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防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行早期干预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为早产高危儿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小于胎龄儿做为观察组(n=103), 分别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早期干预, 将此前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小于胎龄儿但并未实行早期干预措施的患儿做为对照组(n=89), 记录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 并于关键年龄行0~1岁20项神经运动评估(INMA)及贝利婴幼儿发育(BSIDⅡ)评估, 将两组患儿上述检查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矫正年龄6、12月龄时, 体重、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12月龄时两组间头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0, P=0.032)。矫正年龄18月龄时, 体重、身长及头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 -3.381, -2.627, P<0.05)。矫正年龄6月龄时体重及头围的追赶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χ2 =3.891、4.444, P<0.05), 矫正年龄18月龄身长的追赶率观察组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16, P=0.034);矫正年龄6月龄前行INMA提示观察组矫正年龄4月、5月时INMA异常率较对照组低(χ2 =4.401、4.786, P<0.05), 矫正年龄12月龄及18月龄时运动发展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45、3.492、2.427、2.437, P<0.05)。结论 对早产小于胎龄儿进行早期干预, 可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 有利于早期实现追赶生长, 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实现此类高危儿健康生长轨迹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期间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 在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HHFNC组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nCPAP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有效率、尿量、血压的改变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氧合均明显改善;HHFNC组在治疗6 h、12 h、24 h、48 h 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Ffactor=14.253,P<0.01),且鼻黏膜的损伤、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nCPAP组低(P<0.05);HHFNC组治疗后尿量增加(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气漏、低血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及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6例正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22例和对照组(常规喂养)24例。观察两组新生儿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胎粪排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及体重增长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胎粪排出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快。认为对机械通气新生儿予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强患儿免疫力,缩短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危重病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时的机械通气,为最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5至2006年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者,分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机械通气)和观察组(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气分析仅PaCO2高于对照组(P<0.01),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呼吸机应用天数、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呼吸衰竭患儿呼吸机治疗,降低呼吸机相应性肺损伤发生率;适当降低PIP,采用低潮气量和缩短Ti,使MAP下降,应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不影响氧合;PaCO2轻度增高,不增加I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主因"窒息复苏后30 min"转入新生儿科。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周因母亲"疤痕子宫"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 585 g,位于第5百分位,为非匀称型小于胎龄儿,生后哭声低,Apgar评分1 min 5分,5 min 8分,羊水清,脐带胎盘未见异常,否认"宫内窘迫"史。查体:T 36.6℃,P 152次/min,R 54次/min,头围33 cm,身长46 cm,皮肤苍白,哭声低,眼距不宽,鼻梁不低,口腔软腭处缺如,下颌偏小,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尿道下裂,阴茎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