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nexins是一类钙依赖性膜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 A2是Annexins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存在于细胞膜、胞质和胞外。Annexin A2蛋白在细胞膜构架的形成、膜聚合、内吞和胞吐中均扮演重要角色。Annexin A2还参与某些病理过程,与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文章简要综述了Annexin A2分子的结构、生化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源性BART的抗体。方法采用原核系统表达人全长BART,经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BART的抗体,以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获得高效价的小鼠抗BART的抗体,该抗体能够识别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ART分子。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ART分子在海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中广泛表达;在海马神经元中,BART与钙离子通道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制备出能特异性识别天然BART分子的抗体,为检测BART分子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然流产与绒毛中维甲酸X受体α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自然流产与绒毛中维甲酸X受体α(RXRα)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PCR SSCP 银染法和DNA测序法检测了自然流产 5 0例和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4 0例的胚胎绒毛组织中RXRα基因的外显子 2~ 10的突变。结果 :4 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绒毛组织中RXRα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在PCR SSCP 银染检测中均未显示异常。 1例患者SSCP 银染中显示异常的第 9外显子序列经DNA测序后未发现突变。结论 :目前尚不能认为人类自然流产与绒毛中RXRα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6个国家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为医药及其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依据的应用性学科,从其诞生发展到现在,已近30年.如今,它已在控制药品费用、制定药品价格、评价治疗方案的优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药物经济评价在缺乏统一的评价原则和标准的情况下是不具可比性和缺乏可信度的,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订和颁布旨在规范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评价准则.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和颁布本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因而直接影响着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规范性及其应有作用的发挥.笔者在此对世界上率先或较早制定、颁布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6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的及早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来国外发现参与Ⅱ类基因转录调控的启动子区也存在多态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末端终止法,对三个中国汉族人HLA纯合细胞的DQA1基因启动子区(QAP)318bp的核苷酸(包括顺式作用元件X、Y、X2和Wbox)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发现等位基因DQA1*03011(纯合细胞SMY23A)的QAP结合和白种人的同一等位基因DQA1*03011的QAP不同,而与DQA1*03012的QAP结构相同,表明在DQA1与QAP之间可能发生了重组  相似文献   
8.
两种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ⅡTA(MHC classⅡ 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突变体和反义RNA对MHCⅡ类分子的抑制效率和胞内稳定性,为改造MHC分子奠定基础。方法: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e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eDNA3mCⅡTA3突变体及cⅡTA基因的反义RNA-pcDNA3/CⅡTAJ亘。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突变体、反义RNA及空载体pcDNA3转入PIEC细胞和123细胞中。持续四个月,流式细胞术观察它们对PIEC/123细胞株MHCⅡ类(sLA-DR)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pcDNA3、pcDNA3mCⅡTA2后,PIEC/123细胞SLA-DR的表达没有受到抑制,转染peDNA3mCⅡTA3后,9/20(45.0%)的PIEc细胞、10/20(50.O%)的L23细胞SLA-DR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高达90%以上;转染pcDNA3mCIITA&后,7/15(46.7%)PIEC细胞、5/15(33.3%)123细胞sLA-DR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高达85%以上。持续检测4个月,转染peDNA3mCⅡTA3的PIEC/123细胞SLA-DR的表达受抑率均在90%以上。转染反义RNA的PIEC/123细胞在第65/45天。SLA-DR表达抑制率降至10%以下。结论:构建成功的CⅡTA突变体和反义RNA均能有效抑制sLA-DR表达,但CⅡTA突变体稳定存在于胞内的时间长,构建突变体是和用CⅡTA抑制MHCⅡ类分子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修饰CⅡTA基因抑制异种器官移植中供体猪SL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可抑制猪MHC(SLA)Ⅱ类分子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CⅡTA)突变体,抑制人CD4^ T细胞对猪细胞株的免疫应答,为异种器官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人工合成寡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等技术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突变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上述2种突变体及pcDNA3空载体转入猪细胞株PIEC细胞和L23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观察它们对PIEC/L23细胞SLA-DR/DQ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人CD4^ T细胞对转入突变体及空载体后的猪细胞的免疫应答强度的变化。结果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证实pcDNA3空载体无此作用。SLAⅡ类分子受抑制的猪细胞已基本丧失了对人CD4^ 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论 转染能抑制SLAⅡ类分子表达的突变体使PIEC细胞丧失了对人CD4^ T细胞的刺激能力,为异种器官的修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能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的突变体.并探讨其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机制。方法: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以及含起始密码子及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的pcDNA3mCⅡTA4突变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上述3种突变体及空载体pcDNA3转入Hela细胞和Raji细胞中。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观察他们对Hela/Raji细胞HLA—DR/DQ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将mCⅡTA4转移到对四环素浓度依赖的质粒pU-HD10-3上,通过改变培养环境中四环素的浓度,调节外源CⅡTA突变体的表达量,观察突变体的表达量与MHC-Ⅱ类分子受抑率的关系。结果:细胞和基因水平证实,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对Hela/Raji细胞HLA-DR/DQ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pcDNA3mCⅡTA2和空载体pcD-NA3无此作用。MHC-Ⅱ类分子被抑制的程度与外源转入CⅡTA突变体(pUHD10-3mCⅡTA4)的量明显相关。结论:成功地构建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并能抑制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初步证实CⅡTA突变体是通过与胞内的野生型CⅡTA竞争性结合反式激活蛋白,来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