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10。患者女性,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余,并自觉肿块逐渐肿大。体检:左侧乳腺腺外侧3点钟可触及一直径约2. 5 cm肿块,质硬,边界不规则,可推动,与皮肤无粘连,轻压痛。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示左侧乳腺外象限内见一直径约16 mm可疑结节影,边缘欠光整,未见明显细盐状钙化,双腋下未见异常淋巴结。诊断:左侧乳腺外象限结节影,建议必要时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磷酸化AKT(p-AKT)、mTOR(p-mTOR)、4E-BPI(p-4E-BPI)和p70S6K(p-p70S6K)的表达特点、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LK蛋白及p-AKT、p-mTOR、p-4E-BP1、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果 81例ALCL患者中有51例(63.0%)表达ALK蛋白,30例(37.0%)不表达,ALK阳性患者预后优于阴性患者(P<0.05).71例患者中54例(76.1%)表达p-AKT,p-AKT的表达与ALK表达相关(P<0.05);57例(80.3%)表达p-mTOR,p-mTOR的表达与ALK、p-AKT表达相关(P<0.05);64例(90.1%)表达p-4E-BP1,66例(93.0%)表达p-p70S6K,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p-mTOR表达相关(P<0.05),与ALK、磷酸化p-AKT表达无关(P>0.05).p-AKT、P-mTOR、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对患者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最大.结论 p-AKT、P-mTOR、p-4E-BP1和p-p70S6K在ALCL患者中均有表达,但在ALK阳性患者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AKT、P-mTOR表达与ALK表达相关,提示在ALK阳性ALCL患者中存在AKT/mTOR通路的激活,但无明显的预后意义. 无关(P>0.05).p-AKT、P-mTOR、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 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对患者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最大.结论 p-AKT、P-mTOR、p-4E-BP1和p-p70S6K在ALCL患者中均有表达,但在ALK阳性患者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AKT、P-mTOR表达与ALK表达相关,提示在ALK阳性ALCL患者中存在AKT/mTOR通路的激活,但无明显的预后意义. 无关(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淋巴瘤累及骨髓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在病理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对188例淋巴瘤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骨髓活检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及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①本组188例患者的骨髓浸润模式以弥漫型(44.9%)与灶型(29.3%)多见,间质型(11.6%)、结节型(6.1%)、小梁旁型(5.1%)及结节/间质型(3.0%)较为少见;②本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多样,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最多见(21.7%);③与骨髓外的其他部位的淋巴瘤一样,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各类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④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75.8%)及造血组织增生低下(71.1%),部分病例可出现灶性、片状或弥漫性凝固性坏死(4.5%)。结论 大多数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结合免疫表型检测得到诊断和分型,少部分病例须结合淋巴结的病变才能确诊,个别病例虽可确定为淋巴瘤,但分型困难。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合并霍奇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8岁。因呼吸困难伴四肢乏力3个月于1998年11月就诊。体检:双眼睑下垂,四肢肌力Ⅳ级,肌疲劳实验阳性。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部磁共振成像提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部分囊变,以胸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胸腺呈双叶状,右叶下极见一大小为6cm×3cm×3cm的肿物,靠近胸主动脉右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理检查:灰白、灰褐色结节状肿物一块,大小为6cm×3cm×3cm,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结节大小分别为4.0cm×3.0cm×2.0cm,1.5cm×1.5cm×1.5cm。切面呈囊实性,实性区呈灰白色,质均一,细腻;囊性区之囊壁厚0.1~0.2cm,内壁…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余”入院。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声学造影提示右心房肿物伴局部浸润,心脏增强磁共振提示肿物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行心肌活检术,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心脏血管肉瘤。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心肌活检术诊断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具有局部显像清晰、定位精确、并发症少的优点,为国内首次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7岁,因再次发现左侧喉室囊肿1年3个月,于2009年8月1日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喉癌(声门型)T_(1a)N_0M_0"入院,于2007年7月10日全麻下行"左前外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气管切开术",术中切除左侧声带、左侧室带下部分(距室带下缘0.8 cm)和喉室及相应甲状软骨板,用甲状软骨膜修补喉腔.  相似文献   
8.
分娩期子宫下段肌层显微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柯丽娜  李金范  邹万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2):101-103,I0001,I0002
目的 观察分娩期宫颈不同扩张程度下子宫下段肌层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宫颈扩张机制.方法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宫颈不同扩张程度下子宫下段肌层组织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子宫下段肌层组织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宫颈口的扩张,平滑肌组织中的血管逐渐出现扩张、充血和出血,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由血管周围浸润发展至组织内弥漫浸润;胶原纤维网逐渐出现溶解消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C、D组平滑肌组织间和血管周围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呈弥漫性浸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P<0.01).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①宫颈扩张过程呈现一种类急性炎症反应过程;②随着宫颈的扩张,子宫下段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网逐渐出现溶解和消失,阐明了分娩过程中人类子宫下段肌层的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范  文锦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197-200,F002
目的 观察四川地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homa,AL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搜集临床资料并随访,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9例AL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进行研究。结果 记均阳性)。11例为CD45阳性,10例EMA阳性,14例TIA1阳性。CD15及CD68均为阴性。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窦、滤泡间侵犯,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胚胎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