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腔内胎骨残留致不孕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孕有多种因素 ,其中胎骨残留于宫腔内所致的继发性不孕 ,目前报道较少。大月份钳刮术 ,是人工流产术的一种方法 ,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否则会给孕妇身心健康带来痛苦。我院自 1995~ 2 0 0 0年收治宫腔内胎骨残留致不孕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年龄 2 6~ 32岁 ;5例患者均未做放环术 ,均有外院大月份人工流产术史 (孕周在 12~ 14周之间 ) ;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痛、白带增多、月经淋漓不尽 ,因继发不孕 1~ 4a就诊。1.2 辅助检查  5例均行输卵管通水术或子宫碘油造影 ,除 1例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带脱垂的应急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1月4年间15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结果 15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7例在潜伏期时发现而行剖宫产术;8例在宫口开全或将全时发现而予阴道分娩,其中:钳产2例,臀助产2例。18例新生儿中,除1例入院时胎心音已消失外,其余17例新生儿,1例为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为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存活率为94.4%。结论 早期发现,处理恰当者,脐带脱垂并不增加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位点(HLA-DRB1)基因频率分布及HLA-DRB1基因与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在我院产检无糖尿病史的广东省籍汉族GDM孕妇116例,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以及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杂交技术(PCR-SSOPH)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抗体阳性的42例纳入研究组,抗体阴性的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后6周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孕妇比对照组孕前BMI较低,妊娠失败可能性较高。1型糖尿病相关的HLA-DRB1基因频率分布在两GDM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HLA-DRB1*04-频率均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自身抗体阳性的GDM孕妇可能有1型糖尿病遗传背景和免疫反应,应严密监护,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危害。方法 对该院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402例异位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12.9%,其原因与多次妊娠、人工流产、慢性盆腔炎及盆腔粘连有关。结论 重复异位妊娠不仅与盆腔器官的病变有关,而且与首次异位妊娠术中处理妥善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院1116例剖宫产病例,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寻求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今年上半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病例资料,分为3种分娩方式:顺产、阴道助产(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结果:今年上半年本院总分娩量2381例,其中剖宫产1116例,占总分娩量的46.87%;阴道助产77例,占3.23%。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为第1位,胎盘功能低下及疤痕子宫分别位列第2、第3位。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阴道助产的下降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适当提高阴道助产的比率是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HLA-DRB1位点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LA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3.1)上,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复等位基因位点组成,是目前所知与免疫反应相关的最复杂的遗传多态系统. 全基因组筛查研究认为HLA—DRB1*03、DRB1*04与1型糖尿病呈高度正相关性,而HLA—DR2(HLA—DRB1*15、HLA—DRB1*16)为其负相关(保护)基因。日本报道DRB1*0901-DQB1*0303在1型糖尿病增多,HLA—DRB1*0405与妊娠相关的爆发型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有关。近年来,香港学者提出在香港中国人群中以HLA—DR3、DR4作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进行区别的遗传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典型症状的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1例不典型症状的前置胎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症状的前置胎盘有31例,占前置胎盘的44.93%。孕妇年龄26-40岁,平均年龄33岁;孕次1-10次,产次0-1次,人工流产1-8次;剖宫产分娩史5例,引产史5例,引产次数1-2次;产后出血20便,新生儿死亡0例。结论: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术中发现。有宫腔择刮史,无明显的阴道流血,先露高浮、胎位异常、后壁胎盘等表现的病人,应高度警惕有无前置胎盘存在。  相似文献   
8.
崔咏怡  卢锦娥  邱琇  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57-2158
目的探讨检测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胎膜早破孕妇56例及无胎膜早破孕妇40例分别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和传统的石蕊试纸(PH试纸)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IGFBP-1试纸筛检胎膜早破孕妇56例,阳性49例,阴性7例,筛检胎膜未破孕妇40例,阳性0例,阴性40例,其灵敏度87.5%、特异度100.0%,约登指数0.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5.1%。PH试纸筛检胎膜早破孕妇56例,阳性46例,阴性10例,筛检胎膜未破孕妇40例,阳性2例,阴性38例,其灵敏度82.1%,特异度95.0%,约登指数0.8,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79.2%。结论检测宫颈分泌物中IGFBP-1是诊断胎膜早破的可靠指标,它明显优于传统的生化指标(PH试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便、快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属基质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剂2(MMP2-TIMP2)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探讨MMP2及TIMP2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等CIN(Ⅱ-Ⅲ级)、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并与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MMP2、TIMP2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浆上,细胞膜上也有少量表达。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5%、73.42%;CIN组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70%;正常对照组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0%。MMP2的阳性表达率在CI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7.20,p<0.01);宫颈浸润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p<0.05);而CIN组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则显示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组与CIN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宫颈组织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6,p<0.05);但CIN组与宫颈癌组TIMP2表达率的比较则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P2、TIMP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展有关,可被视为反映宫颈癌生物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MMP2及TIMP2的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肿瘤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收集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MMP2及TIMP2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的关系。结果宫颈癌中MMP2及TIMP2在浅-中肌层、深-全层浸润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3%,87.5%及73.91%,65.22%。提示: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深度有统计学意义(2=3.84,P<0.05)。结论TIMP2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