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铁蛋白受体(TfR)在恶性肿瘤性细胞上表达比正常细胞或良性肿瘤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加。我们分析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R位点数与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氚一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值的关系,并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10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测定刺激后细胞的TfR位点数及其3HTdR掺入值,发现三组间细胞TfR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2.
转铁蛋白受体(TfR)在恶性肿瘤性细胞上表达比正常细胞或良性肿瘤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加。我们分析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R位点数与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值的关系,并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10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测定刺激后细胞的TfR位点数及其^3HTdR掺入值,发现三组间细胞T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IL-4对K562增殖及死亡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4cDNA导入K562细胞,检测其增殖反应,用流式细胞依及DNA片段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情况,用台盼蓝排除法计数死亡细胞。结果:高表达IL-4的K562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表达株。亲代K562株;前者2过程中死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且可被IL-4单克隆抗体阻断,但其自发凋亡细胞数及增殖周期均无改变。结论L:外  相似文献   
4.
检测19例ALL和7例AML外周血白血病细胞TfR位点数(TfR)、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和细胞内铁蛋白(CF),发现急性白血病病例SI变化不,SF、CF增加,Tf下降,TfR与SF、CF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6.
7.
探索转B7-1基因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性。方法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获得人B7-1cDNA,经酶切后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其导入包装细胞PA317,获高效表达B7-1的重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铁在白血病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受体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血周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位点数。结果显示AML明显高于ALL组(P〈0.05),两组内死亡,复发组均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提示Tfr与白血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IL12对转染B71白血病细胞B71基因表达及其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IL2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IFNγ、IL2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结果:发现IFNγ、IL12增强PBMC产生IL2、IFNγ,IL10抑制其产生,同时发现IFNγ、IL12增强转染B71白血病细胞B71基因表达,IL10抑制其表达。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10、IL12影响转染B71白血病细胞诱导PBMC产生IFNγ、IL2,其可能是通过影响B71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白血病细胞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与细胞增殖力和铁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位点数及解离常数Kd值。结果和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TfF位点数为(7.826±6.054)×10^4/细胞,Kd为(6.468±4.777)nmo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TfR为(20.406±17.876)×10^4/细胞,Kd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