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1目标人群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2应用人群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3相关词语推荐意见和推荐说明中会涉及如下词语,对这些词语做出如下定义。3.1发热[1]体温升高超出1 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及在输尿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MSCTU检查,探讨造影剂的用量及给药方法,扫描时机及扫描方法,运用CT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和重建,显示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结果:39例中,输尿管先天畸形17例,输尿管结石13例,输尿管肿瘤3例,炎症性输尿管狭窄5例,外压性病变1例。全部病例显影良好,诊断明确。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操作简便,能明确地显示输尿管及其周围结构。掌握好造影剂用量,采用合理的扫描体位,把握恰当的扫描时机,充分运用CT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可以得到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清晰图像,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B超或排泄性泌尿系造影拟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检查。按动脉期、静脉期、排泄期三期扫描,充分显示肾脏、输尿管、血管情况。根据动脉期、静脉期显影情况及对扩张段输尿管进行单层预扫描,把握输尿管造影的最佳时机,并将原始图像进行多种方法后处理重建。结果12例患者均显影良好,诊断准确,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与输尿管的关系,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结论掌握好输尿管的显影时机,采取合理体位,充分运用工作站的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多层螺旋CT完全可以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作出立体、直观、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见实验动物离体食管固定后的收缩变化规律,为动物食管的组织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测量各实验动物食管离体后长度,并将离体后的动物食管分为2组,分别用体积分数10%的甲醛和体积分数90%的乙醇固定48 h再测量固定后的长度,比较收缩率。结果各实验动物食管固定后长度均发生了收缩,同一种动物食管固定前后长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用甲醛与乙醇固定后的收缩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和乙醇这2种化学固定方法均能影响动物食管固定后的收缩变化,但这2种固定方法对食管固定引起的收缩变化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