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MTHFR基因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与 MTX 血药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 MTHFR 基因多态性在个体化治疗及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筛选 ALL 患儿73例,提取其基因组 DNA,PCR 扩增后测序鉴定 MTHFR C677T、MTHFR A1298C 的基因型。观察 ALL 患儿行 HD -MTX 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监测 MTX 血药浓度。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度;采用 Fisher′s 精确概率比较 HD -MTX 化疗后 MTHFR C677T、MTHFR A1298C 的不同基因型之间42~48 h MTX 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1)MTHFR 677 CC 基因型携带者与 CT/TT 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风险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HFR C677T 各基因型与 HD -MTX 化疗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无关。(2)MTHFR 1298 AA 基因型携带者与 AC/CC 携带者相比,其黏膜损害发生的风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7,95% CI 0.03~0.89)。未发现 MTHFR A1298C 基因多态性与 HD -MTX 化疗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相关。(3)MTHFR 677 CT/TT 合并1298 AC/CC 基因型者,其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的风险下降,而黏膜损害发生的风险则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 C677T 基因多态性与 ALL 患儿 HD -MTX 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无关。 MTHFR A1298C 与 ALL 患儿 HD -MTX 化疗后黏膜损害的发生有关,与其他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1-(β-D-呋喃核糖苷)-1,2-二氢嘧啶-2-酮(Zebularine,Zeb,折布拉林)处理HL-60及K562细胞后WWOX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分析Zeb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Zeb处理HL-60及K562细胞,以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地西他滨)作为阳性对照,MSP法检测WWOX基因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甲基化状态;QRT-PCR检测WWOXmRNA的表达,并分析不同细胞株药物处理组与处理前组甲基化情况与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药物处理前,K562细胞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CR扩增出阳性条带,非甲基化扩增阴性;第一外显子甲基化PCR扩增阴性,而非甲基化PCR扩增出阳性条带;药物处理后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甲基化PCR均不能扩增出阳性条带,而非甲基化扩增阳性。2.Zeb与5-AzaCdR处理前后,HL-60细胞WWOX基因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甲基化PCR扩增均阴性,非甲基化均扩增出阳性条带。3.经Zeb与5-Aza-CdR处理后,K562细胞WWOX基因mRNA表达升高,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Zeb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Zeb与5-Aza-CdR处理前后,HL-60细胞WWOX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b能够发挥去甲基化作用,上调K562细胞WWOX基因mRNA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对HL-60细胞WWOX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指导万古霉素在儿童中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使用万古霉素儿童的临床诊断、血药浓度、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常规用量对儿童感染控制有效,但血药浓度偏低,且血药浓度与疗效成正相关;不良反应以转氨酶升高为主,肾毒性较轻。结论: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高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以增强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ANK1和SPTB基因突变特征进行分析。5例患儿均通过外周血基因检测确诊。5例患儿均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显示3例增高;Coombs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蔗糖溶血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均为阴性;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计数仅1例增加。高通量测序发现病例1~3存在ANK1基因突变,分别为c.3398(exon29)delA、c.4306C > T以及c.957(exon9)_c.961(exon9)delAATCT,其中c.3398(exon29)delA未见报道;病例4的SPTB基因存在C.318delGExon3突变;病例5存在SPTB基因合并SLC4A1基因突变,其中SPTB基因c.3484delC为自发突变,SLCA4A1基因的突变位点来自父亲,为非致病基因。该研究提示,贫血、黄疸、脾肿大是HS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多数HS患儿外周血球形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异常;基因检测有助于HS的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认识。方法对1例ANK1基因Arg1436Ter突变导致HS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表现为反复面色苍白、黄疸和脾肿大,血常规提示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表现为增生性贫血;多次行血涂片检查,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比例均10%,最高为7%;经基因测序在患儿ANK1基因发现c.4306CT(编码区第4306号核苷酸由C变为T)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的致病性已经被证实,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结论HS的病因明确,为先天性遗传性的红细胞膜缺陷,临床上HS的误诊及漏诊率较高,基因检查是HS中极其重要的检测手段,我们在HS患儿中发现的ANK1基因新突变可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人群中HS的遗传学病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中心儿童肾脏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下的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3家医院经MDT流程诊治的55例肾脏恶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参考GD-WT-2010和CCCG-WT-2016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对所有患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5例患儿中,Ⅰ期10例,Ⅱ期14例,Ⅲ期22例,Ⅳ期7例,Ⅴ期2例;病理分型为FH 47例,UFH 8例。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5%(14/55)的患儿接受了术前化疗,除1例肾细胞癌外,所有患儿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有放疗指征患儿中68%(21/31)接受术后放疗。1例术后转移死亡。FH型骨髓抑制发生率94.4%,UFH型骨髓抑制发生率100%。所有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总生存率为98%,无事件生存率为95%。结论 多中心MDT治疗儿童肾脏恶性肿瘤,手术成功率高,化疗疗效好,毒副作用以骨髓抑制多见,放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 4(PDCD4)对川崎病病人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4月。采集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川崎病病人血清,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 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转染 PDCD4 siRNA,用川崎病血清培养,以 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 PDCD4表达水平。 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Caspase?3)、活化型 Caspase?9(C?Caspase?9)蛋白水平。结果川崎病病人血清处理后的血管内皮细胞中 PDCD4表达上调[mRNA:(1.00±0.01)比( 3.51±0.36);蛋白:(0.26±0.08)比(0.57±0.06)]。 PDCD4 siRNA可以下调川崎病病人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中 PDCD4表达水平[mRNA:(0.91±0.09)比( 0.41±0.06);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白色念珠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系,实现白色念珠菌的早期、快速检测,为临床医生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使用白色念珠菌及其他真菌标准株,利用Primer Premier 5.0和Beacon Designer 7.7设计引物探针。同时对镁离子(Mg2+)、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引物及探针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选出最佳反应体系,并验证反应体系的特异性、重复性,分析反应体系的最低检测限,对临床分离出的45例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结果设计的引物探针仅能对白色念珠菌进行特异性扩增,反应体系不同底物浓度与Ct值之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反应体系的最低检测限为5CFU/mL,且反应体系稳定性、重复性好,对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成功设计了白色念珠菌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并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能快速、准确地检出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ALL患儿73例,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后测序鉴定TS基因型。观察并记录所有ALL患儿经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监测化疗后42~48 h MTX血药浓度。结果 73例ALL患儿接受HD-MTX治疗后,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肝脏毒性、黏膜损害和胃肠道反应,不同TS基因型患儿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与ALL患儿化疗后42~48 h MTX血药浓度的变化无关联。结论 TS基因多态性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TOPK/PBK在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以80例恶性淋巴瘤、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淋巴结组织的TOPK/PBK表达,对比分析TOPK/PBK的表达情况。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儿的TOPK/PBK阳性率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儿(P < 0.05);TOPK/PBK阳性率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TOPK/PBK阳性率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高,但成熟B细胞淋巴瘤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16)。结论 TOPK/PBK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与NHL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