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致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和健康对照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IL-6、IL-10、TNF-α和IFN-γ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IL-1、IL-6、IL-10、TNF-α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增加而升高,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86、-0.454、-0.521、-0.514、-0.502,均为P<0.01),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呈正相关(r=0.603、0.45、0.542、0.519、0.438,均为P<0.01);IL-1、IL-6、TNF-α、IFN-γ总和与IL-10的比值:NYHAⅢ级和Ⅳ级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NYHAⅣ级患者高于Ⅲ级和Ⅱ级患者(P<0.05),NYHA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P<0.05),但NYHAⅡ级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IL-1、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均增高,但抗炎因子增加相对不足,炎症反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加重,与心功能状态有相关性,与病因无显著相关性,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前后生理体征变化情况,以寻找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 至 2019 年 12 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106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患 儿手术前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后并未出现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等并发症表现, 麻醉后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相较于麻醉前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与理 想麻醉效果,是一种有效、经济、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适合治疗腹股沟无绞窄性嵌顿疝。方法将44例无肠管绞窄的腹股沟嵌顿疝随机分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组和巴西尼修补术组,观察围术期间情况。结果二组在术后并发症与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无张力修补术组在术后舒适度方面优于巴西尼组。结论无肠管绞窄的腹股沟嵌顿疝应首选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有机酸代谢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有机酸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河南省15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诊为有机酸代谢异常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疑似病例287例,筛查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50例,其中有机酸血症病例32例,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28例,丙酸血症2例,枫糖尿症1例,异戊酸血症1例。患儿发病多在生后1周内(75%),出生后当时或数小时内即发病者,病情危重。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如反应差、昏迷、嗜睡、肌张力异常、惊厥、气促、呼吸困难、拒乳、腹泻、黄疸等。首发症状以呼吸困难、反应差、拒乳、嗜睡、抽搐为主,无特异性。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最常见的新生儿期遗传代谢疾病。新生儿期起病的有机酸代谢异常类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早者病情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炮制过程中茅根炭饮片UPLC指纹图谱和色度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白茅根、茅根炭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色度值(L*、a*、b*),以各类分析方法分析茅根炭炮制过程中饮片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茅根炭较白茅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逐渐降低;峰1、5-羟甲基糠醛、峰11、4-香豆酸单位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其余共有峰单位峰面积均呈减小趋势;L*、b*值整体上逐渐减小,而△E*逐渐增大。5-羟甲基糠醛、峰3、峰9峰面积与色度值间具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87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炮制时间2~6 min聚为第1类,炮制时间8~16 min聚为第2类,炮制时间18~30 min聚为第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峰1、a*、b*、峰3、L*、峰12、E*、5-羟甲基糠醛是茅根炭饮片炮制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主要指标。结论 不同炮制时间茅根炭饮片的色度值与UPLC指纹图谱密切相关,可为茅根炭炮制过程中监测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963例RDS患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 < 34周)679例,晚期早产儿组(34~ < 37周)204例,足月儿组(≥37周)80例,分别对各组患儿的发病率、入院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诊治、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RD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均以早期早产儿占多数,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比例有增多趋势;RDS患儿男婴超过女婴(P < 0.05),且胎龄和体重越大,男婴比例越高;足月儿RDS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低于早产儿组;早产儿发生RDS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膜早破、胎盘异常、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足月儿发生RDS的高危因素主要是择期剖宫产与感染;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RDS的临床诊断和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足月儿RDS应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其临床治愈率高(P < 0.05),在死亡率方面与早产儿组无差别;但并发气胸的比例高于早产儿组(P < 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率逐年增高,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比例有增多趋势;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性别比例、高危因素、起病特点、治疗反应与并发症方面均存在差异,RDS的诊治需要考虑胎龄因素。足月儿RDS多与择期剖宫产、感染有关,发病相对较晚,容易合并气胸,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LPS)、高体积分数氧(高氧)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日龄(P2)新生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气组、LPS组、高氧组、LPS+高氧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记录其每日体质量.7日龄(P7)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L-6、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12日龄(P12)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碱性髓鞘蛋白(MBP)的表达.结果不同处理组中Caspase-3及NF-κB P65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LPS+高氧组、LPS组/高氧组、空气组,前3组与空气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LPS+高氧组与高氧组、LPS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BP的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空气组、高氧组、LPS组、LPS+高氧组,后3组与空气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LPS+高氧组与高氧组、LPS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新生大鼠IL-6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LPS+高氧组、LPS组、高氧组、空气组;8-iso-PGF2α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LPS+高氧组、高氧组、LPS组、空气组,而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感染及高氧均可致新生大鼠脑损伤,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和MBP表达减少,且感染与高氧同时存在时能加重二者单独作用时脑损伤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为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通过Toll样受体后发生协同作用,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并通过Caspase-3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α,FAP-α)可由肿瘤细胞或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表达,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FAP-α作为Ⅱ型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二肽基肽酶及胶原酶活性。同时FAP-α还具有一定的非酶活性。肿瘤细胞可以从基因层面发生改变,从而高表达FAP-α,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及浸润。根据对FAP-α影响肿瘤的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将FAP-α作为肿瘤的治疗靶点,并且产生和FAP-α有关的免疫疫苗和肿瘤治疗药物。本文对近些年来FAP-α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肝缺血再灌注前后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探讨临床手术中肝缺血再灌注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或减轻临床肝脏手术中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细胞凋亡测定法(TUNEL法)测定肝缺血再灌注前后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肝门阻断前与肝门开放时和关腹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门阻断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肝门开放时和关腹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P〈0.01);肝门开放时肝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关腹前肝细胞的凋亡指数(P〈0.01)。结论研究表明肝脏手术中,在肝细胞短时间(15min左右)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负相关,它并不是术后早期肝细胞损伤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13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对策。方法对1990-2008年收治的13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19例,脾切除术85例,脾破裂修补术19例,脾部分切除术10例,自体脾移植37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脾外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