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过程(medical process),包括了医生对患儿从入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治疗以及出院后随访.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起误解和矛盾,这在"三个家庭一个宝贝"的现今社会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这过程中,儿科医生的态度、言谈举止、医疗处理能力都尤为重要. 1建立信任,详尽采集病史 儿科医生除了具备良好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必须具备识别不同病情、与不同层次的病人家长沟通的能力.儿科医生首先应与患儿家属建立信任,仪表要端庄,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投以理解、鼓励的目光,使之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收集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 OHT 儿童194例(研究组),男104例,女90例,年龄(10.72±0.17)岁。根据研究组年龄和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10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1例,女59例,年龄(10.25±0.24)岁。2组均描记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数据回放电脑,经人工干预后自动生成 HRV 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报告。结果:(1)OHT 组与对照组比较,OHT 组较对照组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 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 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增高(P 均<0.01);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增高(P 均<0.01)。(2)性别比较,OHT 组男性较女性时域指标 SDNN 增高(P =0.003),频域指标 TP、ULF 和 VLF增高(P 均<0.05)。结论:OHT 儿童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男性较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 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9.59±2.47)岁.全部研究对象在基础状态下抽取空腹8~10 h静脉血5 mL,应用日本HITACHI公司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美国Bayer公司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NS及CP.结果 晕厥组基础状态下FPG、INS、CP较对照组稍降低(P>0.05);HUTT阳性组FPG、INS、CP较HUTT阴性组稍增加(P>0.05);晕厥组中临床有晕厥病史者(n=55)按晕厥发作频次比较,晕厥频次≥4次组FPG、INS、CP较<4次组稍降低(P>0.05).结论 儿童VVS基础状态下FPG、血清INS及CP变化不明显,其对晕厥触发无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诱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常见诱因。方法:详细询问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434例不明原因晕厥儿童(3.0~17.9岁,男192例,女242例)的晕厥病史及诱因,分析诱因在不同年龄、性别、晕厥频次、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偶发晕厥常见诱因依次为持久站立(30%)、运动(13%)、体位改变(9%)、坐位(7%)、玩耍(6%)等。①性别比较:持久站立引起的偶发晕厥女性较男性多见(P<0.01);排尿晕厥主要见于男性;闷热环境主要诱发女性晕厥。②年龄比较:体位改变诱发偶发晕厥在≥12岁组较<12岁组常见(P<0.05),其余诱因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③不同HUTT结果比较:体位改变诱发偶发晕厥多见于HUTT阴性组(P<0.05)。(2)所有偶发晕厥诱因均可诱发反复晕厥,56.2%的反复晕厥为同一诱因所致。结论:儿童不明原因晕厥常见诱因为持久站立、运动、体位改变等,临床上避免诱因有助于预防晕厥发作。  相似文献   
6.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80%.VVS需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引起晕厥的器质性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得以诊断.VVS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直立训练、口服补液盐)、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氟氢可的松、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及起搏器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理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VVS组)。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n=43)和HUTT阴性组(n=41)。受试儿童均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VVS组儿童睡得很香、吃东西香及爱与家人交谈等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VVS组患儿总是想哭、肚子痛、感到孤单、感到悲哀、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HUTT阳性组患儿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高于HUTT阴性组(Pa<0.01),HUTT阴性组患儿生活没有意思得分高于HUTT阳性组(P<0.05)。2.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得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焦虑量表总分与简明焦虑量表等得分VVS组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1)。HUTT阴性组与HUTT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位、立位心电图aVR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76例为研究组,年龄4~17岁,平均(11.06±2.37)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匹配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选择波形清晰的窦性心律3个心动周期,测量aVR导联3个心动周期T波振幅取其平均值.结果 ①心电图aVR导联T波振幅(TaVR)在卧位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位时在研究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表现为女性较男性降低(P<0.05).②aVR导联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在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女性变化较男性明显(P<0.05),在研究组未显示性别差异(P>0.05);在晕厥频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中血管抑制型较其他类型(心脏抑制型及混合型)TaVR在卧位、立位时及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立位体位变化可引起TaVR变化,表明TaVR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具有指导价值,但TaVR对VVS复发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且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OH的患儿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14岁[(10.25±2.86)岁].予ORS治疗14 ~493 d[(74.50±134.43) d]后随诊复查HUTT.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心率(HR0)、HUTT开始后3 min时心率(HR3)、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收缩压(SBP0)、HUTT开始后3 min时收缩压(SBP3)、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舒张压(DBP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开始后3 min舒张压(DBP3)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68.42±7.01)mm Hg(1 mm Hg=0.133 kPa)比(57.83±13.98) mmHg,t=-2.344,P<0.05].复查HUTT时OH儿童晕厥、先兆晕厥等症状减轻5例,消失7例.2.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性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HR0、HR3、SBP0、SBP3、DBP0、DBP3男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RS能明显提高OH患儿舒张压,改善直立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心悸与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 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心悸患儿142例,年龄3~18(10.12±2.88) 岁,其中男63例,女79例。经询问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 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药物影响等。所有患儿行HUTT检查。结果:142例心 悸患儿中HUTT阳性79例(55.6%),阴性63例(44.4%)。HUTT阳性组年龄为5~16(10.72±2.59)岁,高于HUTT阴性组的 3~18(9.37±3.07)岁(t=2.843,P<0.05)。HUTT阳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33:46,HUTT阴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30:33,两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05)。HUTT阳性患儿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38例(48.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 管抑制型36例(45.6%),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5例(6.3%),未见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 高血压等类型。结论:临床上不明原因心悸儿童,超过半数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引起,及时进行HUTT能为明确病 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