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35例危重儿童血清中Ca、P、Mg、Cu、Fe、Zn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患儿血清中Zn含量显著降低(P<0.05),Fe含量显著升高(P<0.05),Ca、P、Mg、Cu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10)。提示患儿危重症与Zn、Fe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亚型的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检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地区42 208份来自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随机抽取不同年份RSV流行季节的RSV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鉴定亚型。结果 RSV流行呈季节性,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期,而当年5至9月为RSV检出低谷期;从2006年至2012年,不同年份间高峰期的RS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9,P0.01)。在398份不同年份高峰期的RSV抗原阳性标本中,检出A亚型319份(80.15%),B亚型63份(15.83%),未检出16份(4.02%),不同年份高峰期之间RSV亚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数年份RSV流行以A亚型为主,在高峰期RSV检出率最低的2008—2009年A、B亚型同时流行,随后的2009—2010年以B亚型为主。结论苏州地区2006年至2012年,前四个流行季RSV检出率呈现周期性隔年增高趋势,之后两个流行季RSV感染呈持续高发趋势,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RSV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4.
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集的28871份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同时分析RSV阳性检出率与同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的相关性。结果2007-2010年苏州地区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而2011年从7月起即现高发趋势;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2010-2011年冬春RS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7%、19.86%、29.73%、3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5,P<0.001);2011年7-9月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4%、21.09%和31.15%,与前4年同期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06~405.43,P均<0.05);RS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雨量、月日照时间及风速呈负相关(r=-0.799~-0.214,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气温对RSV检出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SV仍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RSV检出率与该地区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6.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1 668例7岁以下ARI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V A,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 1,2,3)及腺病毒A(ADA)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用RT-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结果:① 1 668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597例(35.8%)。单项病毒感染561例(33.6%),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3.1%,以RSV为主(17.6%),好发于冬春季,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② hMPV阳性率为10.6%,3~5月份为检出高峰期。③ 36例混合感染中,22例为RSV合并hMPV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结论:RSV是该地区ARI的主要病毒病原,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hMPV是3~5月份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29-53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支气管肺炎(支肺)惠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5月确诊为hMPV支肺患儿30例,年龄1个月~3岁,入院当日采集静脉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及CD(1656)+)测定,并以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MPV组患儿外周血CD8’细胞的百分率为(20.06±5.28)%,明显低于对照组(22.79±4.57)%,P〈0.05,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71±3.42),P〈0.05,但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患儿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MPV支肺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免疫功能紊乱,与哮喘患儿相似。提示两者发病机制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痛原学分布.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茵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 810例患儿中556例病原栓测阳性(68.6%),单纯病毒感染181例(22.3%),单纯细菌感染124例(15.3%),单纯支原体感染72例(8.9%),单纯衣原体感染10例(1.2%),混合感染169例(20.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35.8%),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3.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4.6%).结论 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痛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1668侧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668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8%)。结论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1 32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 32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600例,阳性检出率为45.4%。10~1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00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6个月~2岁组最高(53.4%),0~6个月组次之(18.8%),>2~5岁组最低(13.8%);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为>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