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作口腔手术患者术前药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ASAⅠ~Ⅱ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和阿托品组(Ⅱ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三角肌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1mg/kg,观察注药后10、20和30min的血压、心率。结果Ⅰ组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注药20min后心率明显增快(P<0.05),而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不影响血压和心率。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应用指南(2004版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指南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指南,为诊断、监测和管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提供建议.文章概括了临床决策建议,各项临床建议之间的关系以流程图(图1)表示.本指南强调合理诊断并对不同的管理策略提供选择,包括观察、医疗干预和转诊进行手术治疗.这些建议提供给初级保健医师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来共同帮助管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因左耳听力下降40余年,于2006年6月人院.患者40余年前发现左耳听力下降,未进一步诊治.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鼻流清水样涕,当地医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给予对症治疗.2个月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治疗后痊愈,但左鼻仍间断流清涕,当地医院颞骨CT显示"左中耳乳突炎".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头面部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Ⅱ~Ⅲ级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IA镇痛,分为两组,观察48小时内(6h,12h,24h,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8小时内的VA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吗啡用于晚期癌症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吗啡及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特性。方法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为0.375%布比卡因,Ⅲ组为1%利多卡因行C4"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及评价麻醉效果。结果Ⅰ组、Ⅱ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起效时间较短,但阻滞效果优良率降低。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颈丛神经阻滞,比传统法颈丛阻滞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天津市2009—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蚊年平均密度为14.96、18.78、18.82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年平均密度为5.86、4.65、4.76只/笼,家蝇为优势种;蟑螂平均密度为1.29、1.03、1.13只/张,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鼠密度分别为0.29%、0.27%、0.20%,优势种群为褐家鼠。结论通过监测掌握了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密度动态,褐家鼠、小家鼠、淡色库蚊、家蝇以及德国小蠊是主要的防治对象,防治中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文波  陈树斌  张云红 《当代医学》2011,17(31):141-142
目的探讨视可尼(Shikani)可视喉镜(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在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O)50例,用SOS引导气管插管。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均无明显的咽喉粘膜损伤,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SOS在肥胖患者尤其合并困难气道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简便易行、咽喉部刺激小,插管顺利,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炎引起的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及周围脓肿的特征性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11例中耳乳突炎导致的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影像学表现。 11例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和MRI平扫及增强,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检查,4例行颅脑CT检查。结果 CT主要表现为10例乙状窦前壁骨质明显破坏,1例无明显破坏;4例乙状窦内或周围有积气,手术证实3例为乙状窦脓肿和周围脓肿,1例为单纯乙状窦周围脓肿。MRI表现为11例患者以乙状窦为中心的侧窦系统流空信号均消失,窦壁增厚有强化;T1WI表现为等信号6例、略低信号2例、稍高信号3例,T1WI增强可见窦壁增厚强化、腔内软组织影不同程度强化;T2WI均为高信号。5例MRV均显示患侧乙状窦和颈内静脉充盈缺损;2例横窦亦见充盈缺损,3例横窦局部变细。结合MRI和MRV检查,11例病变均累及乙状窦,同时累及颈静脉球及颈静脉上段,有9例同时累及横窦。结论 CT所显示的乙状窦前壁骨质缺损高度提示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性,窦周围或窦内积气提示乙状窦周围脓肿或窦内脓肿。MRI和MRV可准确显示乙状窦血栓位置和周围结构受累情况,也可推测血栓的成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有限元模型分析镫骨环韧带固定对中耳传声的影响。方法 依据1例成年男性颞骨标本Micro-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成人中耳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镫骨环韧带的杨氏模量,建立镫骨环韧带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一定声压刺激下鼓膜与镫骨底板振幅,进而反映建立镫骨环韧带固定时对中耳传声的影响。结果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镫骨环韧带固定时,镫骨底板振动显著减小达47 dB,而对鼓膜振动影响不明显。结论  有限元模型理论分析,镫骨环韧带固定对中耳传声的影响接近于临床观察结果,但需进一步与颞骨实验研究结果对照。深入认识中耳传声机制,为临床耳硬化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小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小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手术治疗的26例小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1例术前听力分级为B者,行颅中窝入路;其余25例术前听力分级均为C与D者,行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回顾分析术前术后的面肌力弱、平衡障碍、耳鸣等情况,分析术中蜗神经的解剖完整性保存、肿瘤控制及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获益情况。结果 25例(96.2%)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因与面神经粘连过于紧密,做近全切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7年,随访19例,7例失访。无死亡、颅内感染病例。术后脑脊液耳漏1例,二次手术进行咽鼓管封堵,脑脊液耳漏消失。面神经解剖保存率100%,蜗神经解剖保存率88%。19例随访者中术后17例(89.5%)具有良好面神经功能,HB I与II级;另2例面瘫,HB III级。经颅中窝入路患者,术后听力C级。19例随访者中术前眩晕6例,术后5例(83.3%)眩晕消失,1例与术前相同。另13例术前无眩晕者,术后12例仍无眩晕与平衡障碍,1例出现体位改变时头晕或者快走时走路不稳。术前耳鸣15例,术后5例(33.3%)耳鸣消失或减轻,8例(53.3%)耳鸣程度与术前相同,2例耳鸣加重。术前4例无耳鸣,术后仍没有耳鸣。结论 小听神经瘤是否手术需要考虑患者年龄,合并全身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肿瘤生长速度,采取个性化治疗策略。对于没有实用听力者,推荐经迷路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尽量保存蜗神经完整性,为人工耳蜗植入重建听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