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掌握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天津市2009—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蚊年平均密度为14.96、18.78、18.82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年平均密度为5.86、4.65、4.76只/笼,家蝇为优势种;蟑螂平均密度为1.29、1.03、1.13只/张,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鼠密度分别为0.29%、0.27%、0.20%,优势种群为褐家鼠。结论通过监测掌握了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密度动态,褐家鼠、小家鼠、淡色库蚊、家蝇以及德国小蠊是主要的防治对象,防治中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医院蚊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08 - 2016年在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对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6年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密度为4.05只/(灯·h),捕获蚊虫中淡色库蚊构成比达99.78%,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密度最高,达4.04只/(灯·h),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0059、 0.0030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峰值在7、8月交替出现,淡色库蚊密度最高峰在7月出现,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密度最高峰则在8月才出现。蚊密度在 2008 - 2016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白纹伊蚊密度开始回升。在11个监测区中,市内6区医院蚊密度较低,滨海新区和环城4区较高,2016年在近郊的医院捕获三带喙库蚊。结论 天津地区医院环境中淡色库蚊是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在2016年回升,要持续加强防制;新兴工业区的蚊密度较高,并首次捕获三带喙库蚊,要加强此类地区医院蚊虫的防制。  相似文献   
3.
<正> 电热液体蚊香是人们用来驱蚊的较新的蚊香类产品,最近台湾兴农股份公司向大陆推出了一种新型液体蚊香,为考核其效果,我们用成蚊对其药效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ALPHA-CYPERMETHRIN 50 SC3个剂量施在三种不同板面上,对蚊蝇蟑螂毒力测定结果。30mga.i./M~2,施于玻璃面时,对蚊蝇致死率达100%,持效期均为90天;施于油漆面和石灰面,对蚊蝇致死率达80%以上,持效期均为90天。40mga.i./M~2,施于玻璃面、油漆面、水泥面,对蟑螂致死率均为100%,并持效期为90天。  相似文献   
5.
Zeta-cypermethrinew对蚊、蝇、蟑螂的毒效初探孙雯雯,范俊兰,李培羽,孙晨熹Zeta-cypermethrinew是美国FMC公司向我国推出的一种杀灭卫生害虫的新型药剂,其有效成分为ZETA氯氰菊酯(CYPERMETHRIN)。为考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蜱类防治技能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天津市18个区(县)抽样调查360名≥1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蜱类防治技能掌握率为61.7%(221/358);其中蜱类的防治方法掌握率最高为81.8%,蜱类的特点和习性掌握率最低为59.2%;个人防护措施和叮咬后处理方法掌握率分别为72.1%、76.3%;个人防护措施中穿浅色衣服(35.8%)、涂抹驱避剂(57.8%)掌握率较低;≤50岁和>50岁居民蜱类防治技能掌握率分别为64.9%(183/282)和50.0%(38/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居民蜱类防治技能掌握率分别为73.6% (156/212)、50.0% (36/72)和39.2% (2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收入<2000、2000~4000、>4000元的居民蜱类防治技能掌握率分别为38.5%(42/109)、71.4%(147/206)和74.4% (32/4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和月均收入对居民蜱类防治技能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居民蜱类防治技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职业和月均收入,应对高危行业员工和低收入居民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防治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天津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半数击倒时间(KT50);将德国小蠊分别放人用5种杀虫剂(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制作的广口药膜瓶中,观察击倒率.计算抗性系数(RR50).结果 天津市南开区、津南区、河西区、塘沽区、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敌敌畏的KT50分别为6.15、6.49、8.37、8.22、7.84、9.29、12.40 min,对乙酰甲胺磷的KT50分别为74.28、65.36、29.52、30.23、30.67、58.64、33.08 min,对残杀威的KT50分别为24.97、40.63、27.17、24.43、40.73、42.44、40.91 min;各现场种群对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RR50均<3倍.南开区、塘沽区、西青区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32.61、36.50、51.00 min,RR50为6.48~10.71倍;津南区、河西区、东丽区、北辰区对高效氯氰菊酯的KT50均> 120.00 min,RR50均>20倍.南开区、津南区、河西区、东丽区、北辰区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氯菊酯的KT50均>120.00 min,RR50均>20倍;西青区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氯菊酯的KT50为26.96 min,RR50<5倍;塘沽区德国小蠊现场种群对氯菊酯的KT50为14.10 min,RR50<3倍.结论 天津市在防治德国小蠊时应减少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使用,可增加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和残杀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使用;蜚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是防治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加强监测,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和地域范围,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虫媒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18个区县抽样调查27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6.4%的被调查者表示单位遭受过虫媒侵害,但有害虫防治和灭鼠措施的仅占12.9%。虽然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虫媒的具体防治方法掌握率较高,但对虫媒防治策略认识不清,只有47.7%的医务人员认为解决城市虫媒侵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展以控制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基层医务人员对不常见的虫媒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也较低。发现虫媒侵害后仅有3.0%的人愿意请专业的消杀公司处理。获取虫媒防治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41.7%),来自社区的健康教育较少(6.8%)。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虫媒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该人群的虫媒传染病知识及虫媒防治培训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餐饮业德国小蠊侵害程度和特点,以便根据调查数据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粘捕法监测德国小蠊侵害率、密度和密度指数,在全市18个县(区)共调查540家餐馆.结果 全市餐饮业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43.9%,密度为3.7只/张,密度指数为20.6只/间.操作间、冷荤间、面点间和食品仓库德国小蠊密度较高,主要侵害部位为冰柜散热器、敷料存放柜和面点原料及甜食存放处.城区和乡镇侵害率分别为43.0%和44.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型和大型餐馆侵害率分别为43.4%和45.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营年限<5、5~10、>10年的餐馆侵害率分别为33.9%、57.6%和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营年限是餐饮业德国小蠊侵害率的影响因素(OR=1.833,P<0.05).结论 天津市餐饮业德国小蠊侵害较严重,要加强监测,重视早期防制,重点部位是操作间、冷荤间、面点间和食品仓库的冰柜散热器、敷料存放柜和面点原料及甜食存放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杀死蝇蛆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采用点滴法。两种药物分别配制7种不同浓度组,每组选择50条健康幼虫。在每条蛆头部点滴药液1μl。结果:甲胺磷组5%、2.5%浓度组幼虫全部死亡。1%以下浓度组幼虫部分死亡。0.5%以上浓度组无羽化;高效氯氰菊酯0.5%以上浓度组幼虫全部死亡。0.1%以下组幼虫部分死亡。0.1%以上组无羽化。甲胺磷;1%、0.5%浓度组蝇蛆部分化蛹,羽化率为零。0.1%、0.02%、0.01%组正常化蛹率分别为74%(37/50)、80%(40/50)、84%(42/50)。羽化率分别为67.6%(25/37)、77.5%(31/40)、76.2%(32/42)。高效氯氰菊酯组:0.1%组蝇蛆部分化蛹,0.1%以上组羽化率为零。0.02 0.01%浓度组化蛹率分别为32%(16/50)、44%(22/50),羽化率分别为43.8%(7/16)、40.9%(9/22)。结论:针对成蝇、蛹、蛆致死学及其不同的特点,选择杀虫剂浓度时应以完全防止蝇蛆化蛹及羽化为成蝇为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个别蝇蛆化蛹及羽化成蝇后对该药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