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庆大霉素引起的耳毒性损害。方法 10只听力正常豚鼠被用于本实验。向每只动物右耳的圆窗龛放置小块明胶海绵(0.3mm3)并注入10μl丁酸钠(100mg/ml)溶液,左耳圆窗龛内置放的明胶海绵则注入10μl人工外淋巴液作为对照。手术后第三天开始按照每公斤体重200mg的剂量每天一次性对豚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连续用药5天。在停药后第3天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常规制备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结合鬼笔环肽染色,对全耳蜗毛细胞进行计数并制备全耳蜗毛细胞图。结果圆窗龛置放丁酸钠溶液组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阈值比圆窗龛置放外淋巴液组低,两组资料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圆窗龛置放丁酸钠溶液组的耳蜗毛细胞缺失程度比圆窗龛置放外淋巴液组轻。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庆大霉素导致的豚鼠耳聋和耳蜗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上颌骨创伤或肿瘤切除后可发生面部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早期修复对患者意义重大.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后同期钛网与赝复体植入修复眶面部缺损以及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上颌骨切除的患者,治疗中同期植入钛网修复眶底以及上颌窦前壁骨质缺损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共21例,其中上颌骨部分切除4例,上颌骨全切11例,上颌骨扩大切除6例,随访观察钛网在上颌骨切除后遗留的面中部及眶区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同期钛网植入后创口均一期愈合,颜面部轮廓对称,眼球功能正常,患者对颜面部外观基本满意,联合赝复体后能进软食,语言清晰,2例患者在修复后辅助放疗,出现钛网植入体部分外露,经临近皮瓣转移修复后痊愈.结果显示,钛网可以对上颌骨缺损患者进行面部修复重建,对恢复面部形态、防止复视发生、后期功能修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治疗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09~2012年手术治疗的1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采用鼓室探查+鼓膜切开置管术,其中1例术后半年复发,二次手术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采用完壁式乳突切除+面隐窝开放+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采用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1例采用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治疗应当彻底清除病变,重建通气引流通道,术前充分评估病变范围,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耳手术后迟发性面瘫出现的可能病因、处理措施及结果。 方法 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中耳手术病例资料1 124例,回顾性分析迟发性面瘫发生时间、相关因素、治疗经过及恢复情况。 结果 1 124例中耳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17例,发生率为1.51%;术后3~20 d出现迟发性面瘫,平均(10.00±4.11)d;按照各术式分布如下:鼓室成形术Ⅰ型(8/348, 2.30%),鼓室成形术Ⅱ型(4/247,1.62%),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5/529,0.95%),各术式之间迟发性面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面神经骨管情况分布如下:面神经骨管部分缺失348例,术后迟发性面瘫(5/348, 1.44%),面神经管完整776例,术后迟发性面瘫(12/776, 1.55%),面神经骨管是否完整,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发生术后术腔感染,细菌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症处理感染控制后,行面神经探查、耳大神经切取面神经吻合术,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其余16例全部予以激素等保守治疗,治疗后0.5~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 结论 中耳术后迟发性面瘫与手术方式、面神经是否裸露等因素无关,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两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听神经病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与风险,以及可能的预后判断方法。方法对2例临床诊断听神经病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检测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术后常规调机和检测言语识别率。结果2岁的语前聋患儿引出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另一例18岁的语后聋患者未引出。术后前者的言语识别率优于后者。结论听神经病患者的耳蜗植入疗效可能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差异,目前还缺乏准确的术前检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语前聋耳蜗植入术后言语理解力的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后言语理解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语前聋患儿及其家庭,对相关因素进行Fisher检验.结果 影响聋儿交流能力和言语理解力的因素有植入时年龄、助听开始年龄、耳蜗植入后语训时间和开机时间长短.结论 在言语习得最佳时期以前佩带助听器、选择合适植入年龄、合理进行术后语训对言语康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