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慢性乙型与丙型肝炎患者重叠HGV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深圳地区61便慢性乙型肝炎与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进行检测。结果两且患者HGVRNA的一率分别为8.2%和21.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丙型肝炎患者HGV感染较乙型肝炎常见。33例慢性丙型肝炎中,15这血粮食或血制品的患者HGVRNA阳性率为40.0%。明显高于18例无血制品接触史患者的1.3%(P〈0.05)。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分期和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肝星状细胞 (HSC)活化与肝维纤化分期的关系 ,初步探讨肝组织中HSC活化强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水平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和IV型胶原 (IV C)含量。结果 :α SMA的表达与纤维化分期为正相关 (r =0 41,P <0 0 1)。α SMA表达的不同强度间患者血清HA、LN及IV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SC活化强度可用于反映肝纤维化的强度 ,而与血清HA、LN及IV C的含量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率及基因型。用PCR对835例正常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DNA扩增,对9例TTVDNA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 18例新生儿脐血检出TTVDNA,阳性率2.2%。9例被测序的TTVDNA阳性标本核苷酸序列与日本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6.8%-96.7%。结论 新生儿存在先天性TTV感染。TTV广州株与日本株具有相似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内脂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PC12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μmol/L葡萄内脂组、25μmol/L葡萄内脂组、50μmol/L葡萄内脂组。采用不同浓度(5μm/L,25μm/L和50μm/L)葡萄内脂对PC12细胞进行干预,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和细胞内氧化活性物质(ROS)水平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 25μmol/L、和50μmol/L葡萄内脂组PC12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相当)显著高于模型组,随着葡萄内脂浓度的增加,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PC12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阳性对照组,5μmol/L、25μmol/L和50μmol/L葡萄内脂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当)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葡萄内脂浓度的增加,乳酸脱氢酶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PC12细胞RO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5μmol/L、25μmol/L和50μmol/L葡萄内脂组PC12细胞RO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当)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葡萄内脂浓度的增加,ROS水平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葡萄内脂对H2O2诱导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改良的高压均质法制备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单油酸甘油酯(GMO)为载体材料,洛泊沙姆(F127)为稳定剂,通过高速剪切和超声粉碎制备立方液晶纳米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检测浓度在11.125~178μg/m L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在3个浓度水平下测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102.6%、100.5%,RSD分别为1.9%、1.9%、2.1%(n=3);包封率为68%,RSD为2%;实验方法精密度良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用丁型肝炎病毒(HDV)作为载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锤头状核酶所构建的重组体,在细胞体系及转染动物模型中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DV-核酶重组体和HBV的共表达质粒转染Huh-7细胞以分析HDV-核酶重组体对HBV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法将共表达质粒转染到小鼠体内,检测重组体在动物体内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细胞中,重组体对HBsAg的抑制与HDV重组位点和核酶靶位都有关;水压法注射的质粒在小鼠肝内得到表达,与对照相比重组HDV-核酶可有效抑制在肝和血清中HBV的基因表达以及复制。与细胞中的结果一致。结论:此项体内实验为进一步构建治疗性重组HDV病毒,发现靶向性抗病毒基因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一个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的患者体内HBV DNA亦较高。有报道所有该类标本均可检测到HBV DNA,且绝大部分(83.33%)的HBV DNA滴度高于10^6拷贝/ml。然而,我们在对临床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该类血清标本不能检测到HBV DNA或检测结果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为了排除所用试剂盒缺陷造成的可能,我们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常用的三种HBV 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鹪丙型肝炎患者DC-SIGN/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300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了患者的HCV病毒载量。结果该研究发现携带7等位基因(中等的)的患者、其HCV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携带9等位基因(较长的)的患者(P〈0.05),此外7/7基因型的患者组其HCV病毒载量水平低于9/7基因型的患者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V病毒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NG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病毒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ECLIA定量检测HBsAg及HBeAg与HBV-DNA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HBeAg和HBsAg,并分析与DNA(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筛选乙肝病人标本500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HBV-DNA>500 copies/ml为阳性),按DNA含量不同分9组,同步以ECLIA检测HBeAb、HBeAg、HBsAg。结果HBeAg的含量(IU/ml)与HBV-DNA的含量(copies/ml)成正相关(r=0.99),在HBV-DNA 5×102~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在HBV-DNA大于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在500~1×106copies/ml之间,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并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逐渐下降。HBsAg的含量COI(cut off index)与HBV-DNA含量呈负相关(r=-0.94)。结论ECLIA的HBeAg定量检查可指示病人的传染性强弱,但尚不是最可靠的指标;HBeAg阴性、HBeAb阳性不是传染性消失的可靠指标;HBsAg的定量检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按HBV-DNA含量由低到高分8组;其余为HBV-DNA阴性对照100例。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HBeAb)与PreS1Ag。结果:(1)HBV-DNA<1×106/ml,PreS1Ag的阳性率比HBeAg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DNA1×106/ml以上,PreS1Ag与HBeA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HBV-DNA<1×105/ml,PreS1Ag阳性率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不同组间的PreS1Ag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HBV-DNA<1×107/ml,HBeAg的阳性率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不同组间的HBeAg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HBV-DNA<1×106/ml,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并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组间的HBeAb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以HBV-D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HBeAg的灵敏度为68.5%(274/400),阴性预示值为43.2%(96/222),检测有效率为64.8%(324/500);均低于PreS1Ag的灵敏度90.0%(360/400),阴性预示值55.6%(50/90),检测有效率82.0%(410/500)。结论:PreS1Ag比HBeAg较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是“乙肝五项”有益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