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25例:采用盖诺 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放疗予常规分割,2Gy/f,总量56~60Gy,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d静脉滴入,21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23例:采用盖诺 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通过KPS评分、体重变化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4.0%(6/25)和13.0%(3/23)(P>0.05);有效率分别为76.0%(19/25)和69.6%(16/23)(P>0.05);综合组3级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0%(10/25),而对照组为69.6%(16/23)(P<0.05);综合组3级以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为34.8%(8/23)(P<0.05);综合组无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0/25),而对照组为4.4%(1/23)(P>0.05);综合组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6.0%(4/25),对照组为43.5%(10/23)(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减少3级以上骨髓抑制和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加同期化疗(N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诱导化疗:长春瑞滨(NVB)25 mg/m2加入生理盐水(NS)100 ml,快速静脉滴注,d1,d5;顺铂(DDP)80 mg/m2,静脉滴注。28天1周期,连续2周期。同期化疗:放疗开始后:NVB 25 mg/m2加NS100 ml静脉滴注;DDP 25 mg/m2加NS 500 ml静脉滴注,于放疗的间隙每周给药一次,给药2周,休息2周,直至放疗结束。放射治疗:常规放疗于第2周期诱导化疗结束后开始。每次2 Gy,每周5次,TD 40 Gy/4周。结束后,予以3D-CRT局部加量。每次2 Gy,每周5次,TD 30~34 Gy/3~3.5周。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诱导化疗及常规放射治疗同治疗组。结束后予以常规放射治疗缩野至原发灶及转移的淋巴结,追加26~30 Gy/2.6~3周。序惯化疗:放疗结束后即予以2~4周期的NP方案,剂量及给药方法同诱导化疗,28天为1个给药周期。结果:观察组1、2年观察期末生存率为92%和61%,而对照组为57%和14%,log-rank检验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放化疗毒副反应。结论:3D-CRT加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4.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肿瘤疼痛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肿瘤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34例,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33例,30Gy/10次。结果:放射治疗骨疼痛有效率72.7%,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骨疼痛缓解率91.2%(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4.5周和22周(P<0.01)。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肿瘤疼痛的疗效确切,且止痛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AKN)是发生于枕、项部的一种慢性毛囊炎,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男性,表现为项部紧贴发际线下方的炎性丘疹、脓疱或结节,病程缓慢,常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进展为散在或融合的瘢痕疙瘩样斑块,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以往对本病多采用外用和系统使用抗生素、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口服异维A 酸、激光脱毛、紫外线照射、He-Ne 激光照射等方法,也有报道应用自家疫苗或多价疫苗.上述方法仅对表现为散在性毛囊炎或小的瘢痕疙瘩样结节者有一定疗效,但表现为瘢痕疙瘩样皮损者对上述疗法多有抵抗.从2002 年9 月-2009 年3 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单次浅表电子束照射治疗13 例AKN 患者较大面积的瘢痕疙瘩样皮损,随访时间12 ~ 77 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瘢痕旁和瘢痕下扩张器埋植治疗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从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17例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患者共接受21个扩张器埋植。瘢痕面积最大15.7 cm × 5.5 cm,最小4.5 cm × 3.0 cm。其中瘢痕旁埋植12个,瘢痕下埋植9个。瘢痕旁埋植扩张器容量70 ~ 400 ml,瘢痕下埋植80 ~ 500 ml。经6 ~ 8周注水扩张后,行瘢痕疙瘩切除、扩张器取出和扩张皮瓣转移术,同时给予术中即时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术后浅表电子束照射联合治疗,随访12 ~ 50个月。结果 除1个扩张器瘢痕下埋植后感染导致提前取出手术失败外,余20个扩张器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主要并发症为扩张器外露4个,其中瘢痕旁1个,瘢痕下埋植3个,但未影响二期手术。扩张不满意2个,其中瘢痕旁和瘢痕下各1个。除2例复发外,余15例自觉症状均明显缓解,效果满意。2例复发患者均为扩张不满意,缝合时切口张力较大、且术后延期拆线者。结论 瘢痕旁和瘢痕下扩张器埋植为治疗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的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切口缝合的张力是决定瘢痕疙瘩术后是否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吉西他滨对BxPC-3细胞生长的作用,集落形成法观察其对BxPC-3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占西他滨对BxPC-3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106 μg/ml),选择浓度为IC10(0.04μg/ml),可增加X射线对BxPC-3的杀伤作用,放射增敏比SER为1.15.药物浓度为0.04μg/ml时S期细胞比例增高.吉西他滨作用24 h后,细胞Bax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下降.结论 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系有细胞毒性作用和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吉西他滨引起S期阻滞和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经鞘内化疗未达缓解或不能耐受鞘内注射 ,行全颅全脊髓放射治疗的缓解情况。方法 :6MVX线 ,全颅照射总量 2 0 .40~ 2 2 .4Gy/ 14次·3周 ,全脊髓照射总量 18~ 19.6Gy/ 14次·3周。 结果 :1例6个月后因骨髓复发死亡 ,余 8例观察 2年均未再发生CNSL ,其中 1例出现记忆力差 ,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结论 :全颅全脊髓放射治疗对经反复鞘内注射失败后的病例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系皮肤因创伤等所致的纤维组织过渡增生而形成持久性肥大瘢痕组织,亦称Keliod症。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手术加术中即时注射激素和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胃腺癌新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GSE33335和GSE63089基因表达数据集,共含有70例胃腺癌组织和配对的胃正常组织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分析胃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和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分离出关键基因集。使用在线数据库鉴定分离出与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用数据库信息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9月收治的32例胃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从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验证。结果使用R语言分析显示,2个数据集中有12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5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43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建立了PPI网络和MCODE模型,获得27个关键基因,其中有25个基因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2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中,有14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其中有3个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polo样激酶1(PLK1)]在细胞周期途径中显著富集。PTTG1在胃腺癌和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22/32)和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G1在胃腺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是胃腺癌形成的关键基因。过表达PTTG1的胃腺癌患者预后更差。PTT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