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46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70岁.40年前发现左颈部、躯干出现数个皮肤肿物,10余年前手术切除数个,术后复发并增多,2个月前肿物出现持续性钝痛,10 d前左颈部肿物出现破溃.组织病理学检查见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中央为良性小汗腺螺旋腺瘤的成分,周边为恶性肿瘤成分,恶性肿瘤成分中细胞轻度异形伴透明变性.免疫组化显示,癌胚抗原和上皮膜抗原呈阳性表达.诊断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手术切除后1个月复发,3个月复发的肿瘤增多增大,并出现破溃,术后6个月死亡.
Abstract:
A 70-year-old fe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everal cutaneous masses on the left neck and trunk for 40 years. Some masses were removed by surgical operation more than 10 years prior to the presentation, but recurred subsequently along with an increase in lesion number. Persistent dull pain emerged at the lesion sites 2 months prior to the presentation and the masses on the left neck ulcerated 10 days prior to the presentation. Histopathology showed tumor cell clumps in the dermis with benign eccrine spiradenoma components in the centre region and carcinomatous components in the periphery. The carcinomatous components included slightly atypical cells and hyaline degener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ly,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were observed in the tumor tissues. The case was diagnosed as eccrine spiradenocarcinoma. The masses were surgically removed, but recurred 1 month later, increased in size and number and ulcerated 3 months later, and the patient died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效果。方法:将扁平疣1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70例每日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次,口服异维A酸胶丸20mg/天,分两次口服。B组46例仅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C组46例仅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周随访1次,总疗程为8周。结果:A组:痊愈51例(72.86%),显效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1.4%。B组:痊愈19例(41.30%),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0.9%。C组:痊愈14例(30.4%),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5.7%。A组和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A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P<0.05);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结论:口服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治疗费用合理,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是新近发现的诊断前列腺癌较为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近来发现其在膀胱癌、结肠癌等肿瘤中也有表达.Mayes等研究发现21例乳房外Paget病(EMPD)中AMACR的表达率高达71%[1],EMP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为进一步明确AMACR在EMPD中较高的表达率是否是因为继发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等肿瘤,AMACR是否有望成为新的用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EMPD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我们观察30例原发性EMPD中AMAC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皮肤肌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软组织肿瘤,病变处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增殖.该病临床和病理表现都较为特殊,相对于其他纤维来源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报道1例皮疹多发的皮肤肌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6岁,左下颌部无痛性肿块3年,近期生长迅速,于2007年1月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3年前患者下颌部发现无痛性肿块,约黄豆大,生长缓慢,常患扁桃体炎,误认为是淋巴性肿大,未予以重视,2年后肿物生长速度增快,且时感胀痛.  相似文献   
6.
乳房外Paget病(EMPD)主要发生于大汗腺分布区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EMPD通常认为是一种上皮起源的腺癌,且可蔓延至邻近的毛囊和小汗腺导管,甚至侵袭至真皮内,严重时可发生转移.肿瘤的侵袭转移从分子水平上将这个过程分为黏附、降解和运动,其紧密配合、不断重复,导致肿瘤细胞持续侵袭直至远处转移[1].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6岁,左下颌部无痛性肿块3年,近期生长迅速,于2007年1月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3年前患者下颌部发现无痛性肿块,约黄豆大,生长缓慢,常患扁桃体炎,误认为是淋巴性肿大,未予以重视,2年后肿物生长速度增快,且时感胀痛。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6岁,左面部皮下包块1年于2019年5月9日至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1年前患者触及左面部有一黄豆大小皮下包块,生长缓慢,随气温变化其大小略有改变。既往体健,无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扩大切除联合全厚植皮治疗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患者68例,均采用手术扩大切除联合全厚植皮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皮片存活率、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68例患者均在术中完整切除肿瘤组织,病理结果示切缘及底部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术后皮片坏死面积:<5.0% 63例(92.6%)、5.0%~10.0% 4例(5.9%)、>10.0%~20.0% 1例(1.5%)。术后随访1年,肿瘤局部复发5例(7.4%),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手术扩大切除联合全厚植皮治疗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皮片存活率高,外观效果满意,且肿瘤复发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皮肤镜在面部光线性角化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面部疑似光线性角化病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6~88岁;病程2~20年.分别对其行皮肤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皮肤镜诊断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与病理诊断比较,两位医生皮肤镜诊断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Kappa值分别为90.91%、88.89%、79.80%、0.798(χ2=0.25,P>0.05)和86.36%、94.44%、80.80%、0.800(χ2=0.25,P>0.05).结论 皮肤镜检查对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诊断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