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国内资料统计表明,脑卒中后80%~90%的患者都有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异常升高制约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脑卒中后肢体高肌张力状态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艾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失禁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改变,并进行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效有效率为93.0 %;对照组仅为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治疗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确切,本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平衡功能是决定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最重要的临床因素之一。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使患者躯体及肢体控制力下降,站立及行走不稳,易发生跌倒,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研究采用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观察其对患者下肢功能活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杭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四则有效案例,探讨与总结右降四针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上的作用与适应症。[方法]通过研读《脐针疗法》《易医解密》等书籍,指导右降四针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咽喉肿痛、中风后遗症、失眠等疾病的4个案例,总结右降四针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齐永教授认为右降四针通过其进针方位的不同,能达到滋阴作用,在调理阴虚症状及治疗发热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举的以右降四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潮热汗出、咽喉肿痛、中风所致的下肢运动不利及失眠的案例也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右降四针具有滋阴、补肾、取降的作用,并且取穴、施术方便,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芒针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芒针疗法与常规针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的临床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随机对照的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72例)和常规针刺组(78例),均取秩边、中极,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积分、尿流率、残余尿的变化。结果:芒针组有效率为83.3%,常规针刺组有效率为44.9%,芒针组能有效改善I-PSS症状积分、增加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芒针疗法对BPH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荟萃分析评价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主题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对纳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确定,如遇分歧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作者裁定。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进行定量,研究性质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的合并效应量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8(95 %-CI:1.35,1.63),1.15(95 %-CI:1.11,1.19)。临床症状与量表评价方面,各指标合并WMD分别为:FMA(Fugl-Meyer Assessment),7.36(95 %-CI:4.71, 10.02);MBI(Modified Barthel Index ),16.09(95 %-CI:-7.52, 39.70);VAS(visual analog scale),-1.54(95 %-CI:-1.86, -1.21);水肿,-1.39(95 %-CI:-1.81, -0.98)。结论 与康复训练比较,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缓解疼痛、水肿,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疗效,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选取手三阳经及手太阴肺经的原络穴,即肺之主,大肠客,取患侧太渊、偏历;大肠主,肺之客,取患侧合谷、列缺;小肠主,心客,取患侧腕骨、通里;三焦主,心包客,取患侧阳池、内关。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MBI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客原络配穴法与常规针刺取穴法均可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但主客原络配穴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贴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冬病夏治贴膏于夏天头伏期间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穴,贴敷2~6h,10天后(即二伏)和20天后(即三伏)各重复贴敷1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1年后观察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症状、缓解期时间、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并分析贴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80%;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症状、缓解期时间、发作次数均明显好转(P<0.05或P<0.01),发作持续时间未见明显改善(P>0.05).将患者根据贴敷时间分为4h以下组43例、4h组47例、4h以上组40例,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其贴敷时间长短对疗效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久留针组(14只)、短留针组(15只),并设假手术组(14只)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选取大鼠运动区进行针刺留针治疗,久留针组留针10h,短留针组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作针刺治疗。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素(Ang-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久留针组的Zealonga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试验评分减少(P0.05),Ang-1表达升高(P0.05)。结论:运动区久留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梗塞区Ang-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麦粒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作用。方法:鉴定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1.5月龄雌性转基因阳性Tg6799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8只,正常对照组选取同龄同背景C57BL/6J野生型雌性小鼠9只,治疗组取双侧心俞、肾俞行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尼氏体染色观察早期神经元损伤;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区APP的表达。结果:经早期介入麦粒灸法治疗后,尼氏体染色尚未发生明显的神经元缺失,治疗组小鼠大脑额叶皮层和海马区APP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介入麦粒灸疗法可减少APP/PS1转基因AD小鼠APP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淀粉样蛋白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