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1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482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123篇
内科学   987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64篇
综合类   3085篇
预防医学   143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038篇
  8篇
中国医学   536篇
肿瘤学   48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进行腹腔灌洗液CEA mRNA检测的139 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术后常规随访。用RT-PCR检测139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灌洗液中CEA mRNA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腹腔灌洗液中CEA mRNA表达与临床基本特征、组织病理学资料、血液学指标及复发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 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影响CEA mRNA表达水平的因素。结果:139 名患者中44 名(31.7%)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Lauren 分型和HER2、EGFR、VEGFR等标记物间均没有明显的关联(均P>0.05),与病理类型、脉管是否侵犯、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和临床AJCC 分期有明显的关联(均P<0.05)。CEA mRNA阳性患者腹膜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2)。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印戒细胞癌(P=0.04,HR=2.810,95% CI: 1.050~7.520)、T 分期(P=0.016,HR=6.329,95% CI: 1.417~28.264)、N 分期(P=0.022,HR=3.068,95% CI: 1.172~8.027)、AJCC分期(P=0.016 ,HR=3.971 ,95% CI: 1.295~12.173 )、神经侵犯(P=0.002 ,HR=6.738,95% CI: 1.995~22.757)、脉管侵犯(P<0.001,HR=16.36,95% CI: 3.85~69.512)为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过对其他因素的校正,脉管侵犯(P<0.001,HR=21.314,95% CI: 4.21~107.907)为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腹腔灌洗CEA mRNA阳性的患者腹膜复发转移风险高且预后不良,应考虑包括腹腔局部治疗在内的更加积极的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膳食炎症指数(DII)来源于将饮食和炎症联系起来的文献,被开发用来量化饮食的整体炎症潜能。饮食在调节慢性炎症中起着核心作用,是重要的调节因子,如果饮食的炎症潜能很高,则能够激发免疫调节作用,引起慢性炎症。DII可用于评估和指导个人饮食计划。本研究收集国外相关文献,就DII与炎症之间的相关性予以综述,以期通过减少饮食中的炎性成分而对慢性炎症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史对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肝功能、脂代谢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2月80例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BV感染史冠心病患者为感染组,另选择80例无HBV感染史者为阴性组,入组后均予以阿托伐他汀降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随访12周,比较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肝损伤程度、脂代谢[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达标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氯吡格雷抵抗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统计感染组肝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感染组ALT、AST、TB水平升高幅度大于阴性组(P<0.05);感染组肝损伤发生率15.00%,高于阴性组1.25%(P<0.05);感染组TC、LDL-C下降幅度小于阴性组(P<0.05),感染组TC达标率70.00%、LDL-C达标率43.75%均低于阴性组的83.75%、61.25%(P<0.05);HBV感染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阴性组(P<0.05),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11.25%,高于阴性组的2.50%(P<0.05)。随访期间,感染组有1例肝炎复发。结论 HBV感染史可加重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肝损害,且影响患者降脂、抗血小板效果,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发现较多,在多数癌症常作为①发现癌症的辅助诊断;②治疗效果的判断;③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随访等。特别是大肠癌,术前血清CEA值与CA19-9值常依据TNM分类作为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部分适合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用PCR-SSP方法将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病人乙肝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出B及C基因型两组,未发现其它基因型,对两组病人的干扰素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26例,B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26.32%,C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较B基因型对干扰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健康之友》2006,(8):154-154
问:我今年25岁,准备结婚。但在婚前检查时被检出HBsAg和HBeAg阳性,而且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也有所升高。检查后,医生建议我暂缓结婚,先治疗三个月,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婚事。请问结婚后再治疗行不行?答:医生的建议是对的,应当暂缓一段时间考虑婚事。因为被检出HBsAg和HBeAg双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正处于繁殖期,传播力强,若结婚易通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对方。再说,肝功能检查中有异常改变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已构成肝损害,虽无明显症状,但应当考虑乙型肝炎之可能,需要积极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结婚方利于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东铝业公司及周边地区近几年对乙肝病毒的预防效果,我们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两年之间的职工查体及幼儿入托查体的HBsAg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查体人员的HBsAg阳性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健康月刊》2006,(9):41-41
A 为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损伤的几率会更大呢? 如果感染病毒以后,肝脏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损伤的,如果再有药物进入,肝脏作为一个代谢的器官,这些都要由肝脏去分解去转化,然后再排出体外,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负担不是很重,但是对于不太健康的肝脏来讲,负担就会比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