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062篇
  免费   14268篇
  国内免费   5191篇
耳鼻咽喉   2346篇
儿科学   4267篇
妇产科学   3054篇
基础医学   9848篇
口腔科学   4210篇
临床医学   76888篇
内科学   29445篇
皮肤病学   4914篇
神经病学   7603篇
特种医学   10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5篇
外科学   22304篇
综合类   170196篇
预防医学   41878篇
眼科学   3919篇
药学   98571篇
  1598篇
中国医学   70539篇
肿瘤学   8991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202篇
  2022年   4858篇
  2021年   7419篇
  2020年   12503篇
  2019年   16148篇
  2018年   4151篇
  2017年   11499篇
  2016年   11994篇
  2015年   15113篇
  2014年   33575篇
  2013年   28211篇
  2012年   30902篇
  2011年   32293篇
  2010年   30981篇
  2009年   31941篇
  2008年   42511篇
  2007年   34770篇
  2006年   31382篇
  2005年   36667篇
  2004年   26446篇
  2003年   30898篇
  2002年   23599篇
  2001年   11907篇
  2000年   9030篇
  1999年   7491篇
  1998年   6161篇
  1997年   6424篇
  1996年   6198篇
  1995年   6656篇
  1994年   5290篇
  1993年   3005篇
  1992年   1774篇
  1991年   1508篇
  1990年   1231篇
  1989年   1409篇
  1988年   253篇
  1987年   270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133篇
  1984年   120篇
  1983年   91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18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7-223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 不同病理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相关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专家进行IBD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的测试和讨论, 测试结果表明专题讲座和共同讨论有助于提高异型增生的诊断正确率, 在组织形态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建议在诊断IBD相关异型增生时, 由2位及以上病理医师独立阅片, 意见一致方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47-252
目的探讨系统性淀粉样变消化道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12月至2004年12月(1991至2004年诊断组, 18例)和2009年3月17日至2020年11月4日(2009至2020年诊断组, 47例)伴消化道症状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和内镜下特征、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部位和阳性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至2020年诊断组47例患者中, 41例为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 其发病年龄高于1991至2004年诊断组[(57.15±9.10)岁比(50.75±10.90)岁], 诊断时距起病时间短于1991至2004年诊断组[(13.48±11.72)个月比(26.38±23.02)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2.13, P=0.048、0.047)。消化道症状首发患者诊断时距起病时间与非消化道症状首发患者比较[10.5个月(6.0个月, 17.3个月)比14.0个月(5.8个月, 25.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痛风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痛风患者646例, 男性616例、女性30例, 年龄(68.8±5.1)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 将尿酸水平分为四分位, 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随尿酸水平升高, 体质指数、肥胖患病率、脂代谢紊乱患病率、脂肪肝患病率、发作关节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升高趋势(P<0.01);尿酸排泄分数呈下降趋势(P<0.05);老年痛风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为11.3%(73例), 随尿酸水平升高,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以血尿酸四分位分组[Q1组(<417.8 μmol/L)162例、Q2组(417.8~501.7 μmol/L)158例、Q3组(501.8~517.0 μmol/L)163例、Q4组(>517.0 μmol/L)163例],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分别为9.3%(15例)、12.0%(19例)、11.0%(18例)、14.7%...  相似文献   
4.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和认知功能障碍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的并存疾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常伴有尿酸、血脂等水平升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是否相关, 血尿酸、血脂升高是否成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危险因素, 从而探究亚甲减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探究高尿酸、高血脂水平对于认知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内科杂志》2022,(6):682-684
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罕见, 报告1个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 该家系患病成员均为男性, 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 反复低血钾, 但发病频率、起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基因检测提示SCN4A基因变异(突变位点R669H)。该位点突变在国内所报道的家系中未见报道。通过该家系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背景 结核性脑膜炎(TM)是临床常见的中枢性感染的一种,其起病较慢,症状不典型,病原学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目前有效的TM诊断工具较少。利用常见的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建立诊断评分系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目的 建立T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TMCDS),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炎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建模组(147例)和验模组(40例)。根据是否为TM将建模组分为非TM亚组(76例)和TM亚组(7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头痛、意识障碍、颈抵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糖、氯、蛋白、细胞数)。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M的影响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β值所占比重设立相应分值,建立TMCD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MCDS诊断TM的价值。 结果 两亚组头痛、HIV感染、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压>2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氯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单核细胞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5个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临床经验纳入脑脊液氯、脑脊液细胞数再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7个因素β值建立评分系统,将脑脊液氯降低β值设定为1分,其他因素β值与其的倍数即为该因素所对应的分值,因2个影响因素评分为负值,为方便临床,每个因素对应分值增加2.5分,最终建立TMCDS。TMCDS诊断建模组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35,0.879),标准误=0.037,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1.50分。TMCDS诊断验模组TM的AUC为0.766〔95%CI(0.610,0.921),标准误=0.079,P=0.004〕,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667。 结论 通过7个变量建立的TMCDS简单易行,对于早期T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 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实质恶性高血压(MHT)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伴MHT的IgAN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MHT的IgAN严重,但尚不清楚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 分析原发性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西医相关因素,探索其中医证候特点。 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518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 15.0软件中的变量相关性检验进行样本量估算,最终纳入伴MHT的IgAN患者17例作为IgAN-MHT组,按照1∶5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85例无MHT的IgAN患者作为IgA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对93个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筛选降维,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MHT的IgAN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 结果 IgAN-MHT组首发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比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比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无机磷、血镁、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慢性肾脏病(CKD) 3~5期的比例、血瘀证比例,气虚证中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胫酸腿软、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阴虚证中视物模糊、飞蚊症症状的比例,血瘀证中爪甲青紫、舌色紫暗症状的比例,肾内动脉硬化比例高于IgAN组;而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检异常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比例、血IgM、血IgG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IgAN组(P<0.05)。两组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T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MHT组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N-MHT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IgAN-MHT患者男性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无机磷、血钾和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IgAN-MHT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OR=7.895,95%CI(1.643,37.935),P=0.010〕、视物模糊〔OR=5.499,95%CI(1.207,25.053),P=0.028〕、口干喜饮〔OR=10.079,95%CI(2.289,44.373),P=0.002〕、爪甲青紫〔OR=18.312,95%CI(2.179,153.884),P=0.007〕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影响因素。 结论 (1)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肾功能更差,肾脏病理损伤更重。(2)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中医气虚证、阴虚证和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4)中医证候中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喜饮、爪甲青紫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相关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并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血瘀相关症状,有可能减少IgAN患者伴M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症(BE)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随着患者报告结局(PRO)在BE临床应用中的增多,研究者不再只关注其统计学差异(P<0.05),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当前对BE-PRO测评工具的MCID研究还缺乏相关数据,本文概述了MCID在BE-PRO测评工具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BE相关临床疗效评价提供量化标准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 肿瘤治疗措施导致的肾损害日益多见,而该领域关于相应患者肾脏病理的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18岁患者112例,肾损害出现时间位于发现肿瘤后或者与肿瘤同一时间出现,肾损害与恶性肿瘤或者肿瘤相关治疗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既往应用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全身治疗的患者纳入抗肿瘤药物组(65例),其余患者纳入未用抗肿瘤药物组(4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资料。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 结果 抗肿瘤药物组中59例实体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30例(50.8%),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发生AKI 4例(4/6)。未用抗肿瘤药物组35例实体瘤患者中发生AKI 11例(31.4%),12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发生AKI 6例(50.0%)。抗肿瘤药物组治疗前血肌酐低于治疗后(P<0.001)。抗肿瘤药物组性别、吸烟比例、血清白蛋白、尿蛋白阳性率与未用抗肿瘤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D-二聚体、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定量、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肿瘤药物组实体瘤患者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比例高于未用抗肿瘤药物组(P=0.023),而膜性肾病的比例较未用抗肿瘤药物组低(P=0.004)。抗肿瘤药物组最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34例(52.3%),未用抗肿瘤药物组最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18例(38.3%)、肾小管间质损伤18例(38.3%)。 结论 抗肿瘤药物相关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存在多种类型,抗肿瘤药物可能会导致肾功能的损害,应用期间应警惕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