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构建台湾35~74岁男性体检者骨质疏松(OP)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1999~2005年首次参加台湾美兆健检的35~74岁男性体检者7801人,去除基线患OP者505人后余下7296人,将4个体检中心分为建模队列(台北中心,n=3844),余下3中心为验证队列(n=3452)。按建模队列5年后是否发生OP为因变量,以该队列基线指标为自变量在进行单变量分析后,建立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判定预测模型拟合优度的主要指标,用验证队列对模型的外部效度进行评估。模型建立后,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正态化后再转化为可实际应用操作的4个风险等级。 结果 基线4个体检中心OP患病率范围为4.77%~7.88%。去除基线患者后,全部受检者5年发病率为2.34%(171/7296),4个中心OP发病率范围为:1.52%~4.89%。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包括年龄、日常工作性质、腰围、体重和血肌酐水平5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728 (95%CI:0.675-0.772) ,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为0.698(0.633-0.762)。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1.9%)和高危(占1.1%)的个体5年内发生OP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2.4倍和8.1倍。 结论 利用台湾美兆健检纵向数据资料建立的OP 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纳入的预测变量和建立的风险等级评价标准简单实用,因此对于今后无论个体进行自身OP风险评价还是社区工作者对社群人群进行OP监测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至2012年中国育龄妇女孕前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人群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覆盖的31个省、市、自治区220个试点县的21~49岁育龄妇女,共2 120 131人.研究孕前营养指标主要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含量(HB)和空腹血糖(FBG).结果 2010至2012年总体上中国育龄妇女孕前平均HB含量持续升高,而孕前平均BM1和FBG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将3个孕前营养指标测定的结果均分为4类,各类构成人群均主要分布在25 ~34岁年龄组.孕前低BMI人群发生率逐年增加,从2010年10.4%(31 649/304307)增加到2012年14.14%(114 159/807 131);孕前超重人群及肥胖人群均在2012年发生率最低,分别为10.65%(85 984/807 131)和2.32%(18 735/807 131).孕前低血糖发生率由2010年5.45%(16 581/304307)降至2012年5.23%(42 199/807 131);孕前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发生率逐年降低,分别从2010年3.17% (9 652/304 307)和1.64%(4 982/304307)降至2012年2.71%(21 875/807 131)和1.05%(8 505/807 131).孕前轻度及中重度贫血的发生率在逐年下降,分别从2010年12.29%和0.95%降至2012年9.62%和0.78%;孕前高HB含量人群也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10至2012年中国育龄妇女3个孕前营养指标的变化趋势在4个分类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中国育龄妇女总体孕前营养状况良好,肥胖、贫血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HCY、hs-CRP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11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Ti、Tz、Ts组,观察Ti、Tz、Ts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总胆固醇、HCY、甘油三酯、hs-CRP水平;分析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声检查Ts组20例出现斑块(指不稳定和稳定斑块),Tz组出现斑块有15例,Ti组出现斑块有12例,Tz、Ts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比Ti组低,Ti、Tz、T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i、Tz、Ts组患者血清TC、TG值无显著差异(P>0.05),Ti组HCY、hs-CRP水平最低,Tz组HCY、hs-CRP水平其次,Ts组出现最高HCY、hs-CRP值(9.86±4.32、13.84±1.21),Ti、Tz、Ts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无斑块组hs-CRP、HCY值明显降低,稳定斑块组hs-CRP、HCY值高于无斑块组,且低于不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hs-CRP、HCY值为(26.45 ± 10.21、34.54 ± 11.62),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hs-CRP和颈动脉斑块、TC、TG均为影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及hs-CRP值增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硬化加重,HCY及hs-CRP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为正相关关系,HCY、hs-CRP也是其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成组序贯设计因其可在期中分析时提前得出结论结束试验,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中。本文将从背景、设计思路、与传统临床试验的比较、使用场景、案例解读、设计要点和报告规范等对该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区中老年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社区居民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3种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病、治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北京城区4866名中老年居民进行常规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3种慢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患慢性病组与正常人群组伴随疾病情况。结果年龄、三酰甘油、糖尿病、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性别、年龄、三酰甘油、高血压与糖尿病呈正相关;各种慢性病患者的伴随疾病患病率均较正常组高(P〈0.05)。结论年龄增加、高三酰甘油、高BMI是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在社区居民中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饮食观,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老年人血清脂质水平对认知下降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养老与追踪调查队列(CHARLS)队列2011—2018年的数据,选取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量表(MMSE)对2018年随访的中老年人认知评估,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脂综合指数(LCI)与认知下降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6 556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7.03±8.03岁。在调整多个混杂因素后,与最低四分位数组(Q1)相比,最高四分位数组(Q4)的TG (OR=1.229,95%CI:1.036~1.456),LDL (OR=1.221,95%CI:1.034~1.443),LCI (OR=1.282,95%CI:1.081~1.522)与认知下降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是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HDL (OR=0.765,95%CI:0.646~0.906)与认知下降发生风险呈负相关,TC (OR=1.010,95%CI:0.855~1.193)与认知下降发生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7.
8.
病例报告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是对新发疾病、稀有或罕见疾病、或某些常见疾病的不常见表现进行详细描述与记录。一篇好的病例报告会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贴近临床实际、生动、直接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往往还能引发新的研究热点,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病例报告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卒中的病例报道多见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探讨、合并的少见征象、新技术或新方法的临床应用等,为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广泛的思路。本文列举了大量案例,以阐明病例报告的临床价值与科研意义,并提出新的观念,即临床工作者应在临床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观察和认真演绎推理之上,撰写精妙的病例报告。并给出了《病例报告撰写指南》与《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清单》,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完成高质量、有价值的病例报告,为医学研究积累大量的高质量初始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调查三级综合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门诊后患者的就诊原因、就医状况和疾病类型,了解实行分级诊疗、全科-专科门诊分流通道后患者的满意度状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就诊原因、知晓全科门诊途径、疾病类型、就诊次数和就诊的满意度。结果调查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50例,女性250例;患者年龄16~80岁,60岁以上占比例达7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3.33%。就诊原因按从小到大比例依次为常规取药和检查、疑难共病诊治、健康咨询;知晓途经以医院分诊台分诊比例最高,达50.0%,其次为各种宣传渠道,即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学门诊。患者的复诊和经常就诊比例较高(41.7%和33.3%),总体满意率均很高,对医生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和就医环境的总体满意率分别达95.0%、96.7%和98.3%。疾病类型以各种慢性病、常见病为主(73.3%)。就诊意愿中以后可能还会来比例达78.3%。结论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门诊已经成为重要的就诊分流渠道,逐渐为就诊患者所认可,为常规慢性疾病和部分疑难性疾病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也成为高龄患者就医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