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性激素与非特异性炎性因子、免疫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采用分层抽签法从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中抽选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性激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非特异性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Th1、Th2细胞含量,并比较其表达水平(或含量)的差异,计算LH/FSH和Th1/Th2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性激素与炎性因子、Th1/Th2的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与FSH、LH、E2和T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性激素指标E2、LH、T、LH/FSH均显著升高(P 0. 05),炎性因子CRP、IFN-γ、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免疫功能指标Th1含量和Th1/Th2比值显著升高(P 0. 05); 2组FSH和IL-4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进一步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观察组性激素指标E2、LH/FSH、T表达水平与CRP、IFN-γ、TNF-α、IL-6及Th1/Th2比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0. 05);但E2、LH/FSH、T表达水平均与IL-4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 BMI正常的PCO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较强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以Th1/Th2比值增大为标志的免疫调节失衡,这些均可能与患者体内性激素功能紊乱有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Yqh+)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Y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Yqh+组和对照组。又根据男方精液分析结果分别行IVF或ICSI人工授精,比较IVF周期和ICSI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 705对不育夫妇,其中Yqh+组67例,对照组1 638例。(1)在IVF治疗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Yqh+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Yqh+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vs. 1.63%,P=0.04);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缺陷率和男婴出生率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ICSI治疗周期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qh+可能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无明显影响。Yqh+是否增加IVF新鲜移植周期中异位妊娠的风险,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时,反复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对卵巢储备功能及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行2~4个COS周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行2个周期治疗的患者1898例(共3796周期),行3个周期治疗的患者275例(共825周期),行4个周期治疗的患者68例(共272周期),比较多次COS后患者的基础激素水平、窦卵泡数(AFC)变化,以及不同治疗周期Gn总量、促排卵时间、获卵数、获卵率、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间的差异。结果随COS治疗周期数增加,患者年龄逐渐增加,但患者各周期促排卵前月经第2~4天基础激素水平(FSH、LH、E 2)和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与首次COS相比,行2个治疗周期患者的第2周期Gn用量、获卵数、获卵率、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显著增加(P<0.05),而促排卵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首次COS相比,行3个治疗周期患者的第2、3周期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Gn用量、促排卵时间、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率在第2个周期最低,与第1、3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首次COS相比,行4个治疗周期患者的Gn用量、促排卵时间、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3、4周期的正常受精率均显著提高(P<0.05),而第3周期获卵率显著低于第1、2、4周期(P<0.05)。结论4次以内的COS治疗并未明显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及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个黄体支持期间最佳黄体酮组合方案,寻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黄体支持中最有效的黄体酮制剂。方法将2016年5-7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进行长方案促排妇女462例在新鲜胚胎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黄体酮针剂(IMP)组177例和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VPSC)组285例进行黄体支持,比较两组妇女的生化妊娠率;将2016年10-12月新鲜胚胎移植后测血h CG100 UI/L的妇女521例随机分为IMPa组241例和VPSCb组280例,分别应用IMP和VPSC继续黄体支持至停药,比较两组妇女自然流产率(包括生化妊娠流产和临床妊娠流产)、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结果 IMP组和VPSC组妇女一般情况及囊胚移植周期占比50.84%和5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组生化妊娠率70.06%明显高于VPSC组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a组和VPSCb组妇女一般情况及囊胚移植周期占比49.79%和4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流产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妊娠流产率和继续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胚胎移植后早期黄体酮针剂黄体支持效果优于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的黄体支持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在胚胎移植后先应用黄体酮针剂,测孕成功后改用黄体酮阴道软胶囊,以达到最佳黄体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营养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和排卵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收治的105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治疗组(n=55)。对照组患者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并接受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AMH、成熟卵泡数、排卵率以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患者E2、FSH、LH分别为193. 28±30. 67 pmol/L、5. 73±0. 27 IU/L、16. 49±2. 64 IU/L,对照组患者E2、FSH、LH分别为198. 37±31. 75 pmol/L、5. 72±0. 37 IU/L、16. 35±2. 36 IU/L;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E2、FSH、LH分别为520. 46±31. 46 pmol/L、6. 75±0. 31IU/L、8. 61±0. 67IU/L,对照组患者E2、FSH、LH分别为423. 52±27. 53 pmol/L、5. 98±0. 51 IU/L、9. 85±0. 89 IU/L。治疗前,两组患者E2、FSH、LH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E2、FSH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成熟卵泡数、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分别为1. 67±0. 36个、87. 27%、36. 36%,对照组成熟卵泡数、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分别为1. 35±0. 34个、66. 00%、18. 00%。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成熟卵泡数、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AMH水平分别为30. 38±2. 98 ng/ml、30. 43±3. 12 ng/ml,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AMH水平分别为18. 28±2. 57 ng/ml、23. 35±2. 85 ng/ml。治疗前,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中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AM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AM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相比,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营养干预治疗PCOS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AMH水平,更有效地升高PCOS患者的成熟卵泡数,提高PCOS患者的排卵率以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卵巢储备是卵巢产生卵母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潜能,可间接反映卵巢功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妇女的卵巢储备功能,制定合理的IVF治疗方案对妊娠结局至关重要。临床研究报道最多的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指标有基础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以及窦卵泡数等,其中任何一个指标都不能独立地预测卵巢反应性。在影响卵巢储备的所有因素中,年龄是首要因素,也是卵巢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能准确地对年轻和高龄女性进行卵巢储备评估后,预测卵巢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自然减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对2014年全年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991例双胎妊娠中发生的80例自然减胎进行分析,探讨自然减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将其与同期1 972例单胎分娩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35~40岁组自然减胎发生率显著高于≤30岁组自然减胎发生率(15.79%vs.7.84%)(P0.05)。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发生率显著高于移植囊胚自然减胎发生率(10.56%vs.6.19%)(P0.05)。将冷冻移植与新鲜移植相比较,新鲜周期不同受精方式间比较,自然减胎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减胎后单胎分娩结局与同期单胎妊娠的分娩结局比较,前者早产率虽有上升,但两者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平均早产孕周、平均早产儿出生体重、足月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双胎妊娠自然减胎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与移植胚胎时期有相关性,而与新鲜胚胎或冻融胚胎移植、受精方式无关。其分娩结局与ART助孕后的单胎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技术(PG T-A),评估囊胚形态学分级与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估囊胚形态学分级对于预测单整倍体囊胚移植(S EB T)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完成囊胚期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的PG T-A周期的临床资料,并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益阳胶囊联合达泊西汀治疗肝郁肾虚型原发性早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男科诊治的90例原发性早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53±5.06)岁和(31.33±2.77)岁、病程分别为(5.54±3.53)年和(5.04±3.12)年。试验组患者给予口服疏肝益阳胶囊4粒/次,3次/d,盐酸达泊西汀片仅于每次性生活前1~3小时口服30mg;对照组患者仅用盐酸达泊西汀片,用法同试验组,均为4周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早泄诊断标准评分(PEDT-5)、中医症状评分、临床总体印象改变(CGIC)、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改变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PEDT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4.50±1.96)分和(14.10±1.45)分,治疗后分别为(8.20±1.55)分和(9.52±1.81)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试验组PEDT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3.54±3.01)分和(13.13±2.89)分,治疗后评分分别下降为(9.65±2.86)分和(11.88±2.10)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GIC分别为68.2%和55.8%,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IELT分别为(0.62±0.28)min和(0.68±0.14)min,治疗后分别为(2.55±1.60)min、(2.24±1.80)min,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IELT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更少。结论疏肝益阳胶囊联合盐酸达泊西汀治疗肝郁肾虚型原发性早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盐酸达泊西汀片,可以显著改善射精控精能力,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肝郁肾虚等中医症状、降低达泊西汀片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比较精子浮游板与临床常用的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简称梯度上游法)在人类精子优选效果上的差异。方法收集我中心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样本,在排除无精子症、重度少弱精子症和精液体积小于2 mL者后,纳入50例研究者。精液液化后分别用精子浮游板和梯度上游法对等体积的相同精液进行优化处理,回收相同体积的精子并检测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MSC)、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回收率和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法间的差异。结果与优选前的原精液组相比,浮游板组和梯度上游组优化处理后的精子浓度[( 16.08士13.39) x 10%/mL、( 8.88+8.06) x 10*/mL rs ( 60.05+27.21 )x 10*/mL]. TMSC[ (7.41+6.14)x10* .(3.98+3.57)x10* rs (22.24+13.74)x 10°]和DFI[ ( 2.20+3.44)%、(5.20土10.79)% us (26.38+13.92)%]均显著下降,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 (91.67+4.75)%、(87.86+7.90)%ns (40.21+16.83)%]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58+5.08)% .(7.72+4.01)% us (3.58+2.06)%]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梯度上游组,浮游板组优选后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TMSC和精子回收率[ (30.74+13.70)% ts (17.09+9.20)%]更高,而DFI更低,操作耗时也更短[(32.38+1.01) min us ( 60.08+2.06) min],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的方法相比,精子浮游板操作更加简便、耗时更短、制备效果也更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