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伤寒论》谓其主治“食谷欲呕,属阳明也”[1]10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1]115;“干呕,吐涎沫,头痛者”[1]134.药理研究认为,该方有止呕、抗消化道溃疡、镇痛镇静作用[2].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1] 82.全方由旋覆花、人参、代赭石、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组成,功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可治疗胃气上逆.笔者将两方合拟成“扶正降逆汤(组成为吴茱萸、代赭石、人参、生姜、大枣)”,加减应用于胃气上逆,屡收效验,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光跃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13,35(8):1163-1164
水肿即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感受外邪、饮食起居失常、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均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聚发为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为主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3例(58条患肢)予中药浸泡联合弹力袜治疗;对照组61例(67条患肢)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8.27%)及总有效率(96.55%)均高于对照组(8.95%,71.64%,P0.05),复发率(6.90%)低于对照组(8.96%,P0.05)。结论中药浸泡为主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6个月内复发率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秀丽  邢军  常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38-23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部分黏附分子表达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5例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16例)、肝郁脾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6例)、血瘀肠络证(5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个证型患者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的CD44、CD62P、CD54表达最高,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次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个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证及脾肾阳虚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CD62P、CD54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48例)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58例),比较2组治疗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6.6%vs 75.0%,χ2=10.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6±0.7 vs 8.5±0.6分,t=0.0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0.4±0.1 vs 8.6±0.7分,t=7.23,P0.05)和对照组(4.2±0.6 vs8.5±0.6分,t=4.59,P0.05)患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降低(0.4±0.1 vs 4.2±0.6分,t=5.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变化。结论: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07,29(9):792-793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鼻腔散发出来的难闻的气味,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03-11—2006-11,笔者采用运脾汤治疗口臭5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采用传统的闻诊检测方法[2]:被检者哈气,检查者在一旁紧靠被检者吸气感受,并对感受分级评分,按1999年国际口臭专题研讨会采用Rosenberg的记分方案进行记分[1]。0分,无口臭,肯定没有闻到异味;1分,可疑口臭,似可闻及异味;2分,轻微口臭,肯定闻及异味,但很轻微;3分,中度口臭,明显口臭;4分,重度口臭,但检查者尚可勉强忍受;5分,强烈恶臭,检查者无法忍受。要求被检者48h禁食刺激性食物,24h禁用气味化妆品、各类口腔含漱水及喷剂,12h禁食、禁饮、禁烟酒、禁口腔卫生。排除病例:①尿毒症、糖尿病及肝病等患者之口腔异味;②不愿合作及不能坚持治疗者。1.2一般资料本组5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24例,女2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平均3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平均8.3个月;口腔气味计分统计:2分者16例,3分者27例,4分者8例,5分者1例。1.3治疗方法予运脾汤加减。基本方:苍术、枳壳各12g,藿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部分粘附分子表达增高及其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初发型24例,慢性复发型42例,慢性持续型11例,急性暴发型3例。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2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大肠湿热证37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肾阳虚证9例,血瘀肠络证15例,脾胃气虚证5例。结果CD44、CD62p、CD54阳性表达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血瘀肠络证组最高,在轻度组、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粘附分子CD44、CD62p及CD54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几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其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辩证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周秀丽  邢军  常丽丽 《河北医药》2008,30(7):958-959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部分粘附分子表达增高及其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初发型24例,慢性复发型42例,慢性持续型11例,急性暴发型3例.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2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大肠湿热证37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肾阳虚证9例,血瘀肠络证15例,脾胃气虚证5例.结果 CD44、CD62p、CD54阳性表达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血瘀肠络证组最高,在轻度组、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粘附分子CD44、CD52p及CD54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几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其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辩证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106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8例)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猴头菌提取物颗粒,58例),比较两组治疗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增高(96.6%vs 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0.3±0.1 vs 4.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厌食(96.6%vs 70.8%)、大便溏软(100.0%vs 83.3%)、脘腹胀痛(100.0%vs 68.75%)等主要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