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素A2(TXA2)是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和血管收缩剂,与其作用相反的前列环素(PGI2)是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生理状况下,血小板合成少量的TXA2,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PGI2保持动态平衡。研究显示,维持TXA2和PGI2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调节血管壁舒缩、血小板聚集及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的重要因素。病理条件下,TXA2和PGI2平衡失调是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系列方周期给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1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补肾调经系列方(治疗组174例)及西药(对照组142例)治疗。对两组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浆,子宫内膜,经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b值均上升(P<0.01);两组血浆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经血6-keto-PGF1α及FD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被肾调经系列方有调节卵巢功能,改善子宫内膜局部纤维溶解和止血功能及补益精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温阳化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肾阳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希佩尔-林道抑癌基因(von Hippel Lindau disease,VHL)表达的影响,探讨EM发病机制及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EM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其中正常组、假手术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采用"延长冰箱冷冻加冰水浸泡"30天,再结合"自体移植法"创建EM肾阳虚血瘀证模型。术后中药组给予补肾温阳化瘀方(3.33 g/mL)1mL灌胃,西药组予以孕三烯酮0.5 mg/(kg·d)灌胃,模型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给药4周。观察大鼠异位灶大小及形态,放免法检测血清CA125、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的表达,HE染色光镜观察子宫在位内膜及异位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PHD2、VHL蛋白表达及含量,RT-PCR方法检测HIF-1α、PHD2、VHL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灶生长明显,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A125及cGMP水平明显升高,cAMP水平明显降低(P0.05);HIF-1αmRNA、蛋白表达及含量均升高(P0.05),PHD2、VHL mRNA、蛋白表达及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CA125及cGMP水平明显降低,cAMP水平明显升高,HIF-1αmRNA、蛋白表达及含量均降低,PHD2、VHL mRNA、蛋白表达及含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HD2蛋白含量更高(P0.05)。HIF-1α与PHD2呈负相关(r=-0.799,P=0.00),HIF-1α与VHL呈负相关(r=-0.625,P=0.003)。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方可有效治疗EM,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CA125、cGMP含量,上调PHD2、VHL、cAM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健  杜惠兰 《中成药》2007,29(11):1571-1574
目的:探讨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浆及经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后外周血浆及经血中ET、NO、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变化,并设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结果:(1)患者组与正常组血浆相比,ET、NO、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血浆E2明显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浆ET、NO、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浆E2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经血相比,患者组经血ET升高、NO降低、E2明显降低(P<0.05),经血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经血ET降低、NO增高、E2增高(P<0.05),治疗后经血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组经血ET与E2呈负相关关系(r=-0.54,P<0.05),NO与E2呈正相关关系(r=0.61,P<0.05)。结论: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舒缩因子ET、NO表达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探讨虚寒证的病因特点及其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家庄市以及周边地区年龄在18~65岁的常住人口250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背景资料、人口学项目以及与虚寒证形成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等.调查结果经过筛选,按性别、年龄等因素将虚寒证患者和非虚寒证者配比成1∶1的病例-对照资料,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虚寒证的相关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回收合格问卷2403例,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9.95%.虚寒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致病有关,其中房劳多产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虚寒体质、感受寒邪、饮食失宜、情志所伤、过度劳累等因素.结论:虚寒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95%.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病为虚寒证的病因特点,房劳多产为其主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模拟妇科虚寒证发生的病因,依据“寒邪伤阳”的中医学理论,创建妇科虚寒证模型.方法 将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模型组置于0~1℃冰水中并放入4℃冰箱中,2次/天,20 min/次,共30天.每天测定大鼠体温及观察动情周期的变化,当大鼠体温降低(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细胞涂片显示动情周期紊乱时,显示造模成功.择动情间期处死大鼠,检测血液生殖内分泌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肾上腺功能[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能量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cAMP/cGMP比值,乳酸脱氢酶(LDH)]及胸腺、脾脏、子宫、卵巢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第30天时模型组动物外观差,被毛无光泽,耳、爪紫暗;精神萎靡,蜷缩少动,反应迟钝,喜扎堆;饮水量、食量减少,体重减轻,体温降低显著,便溏;动情周期、间期延长;血浆cGMP含量、cAMP/cGMP比值、LDH、血清IL-2含量及E2、P、T、T3、LH、TS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胸腺和卵巢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延长冰箱冷冻加冰水浸泡时间的方法制作的妇科虚寒证大鼠模型,符合妇科虚寒证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EGF、MV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探索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MVD在内异症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内异症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CA125的变化。结果:内异症中VEGF、MVD的表达较正常组内膜明显增高(均为P<0.01),中药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2.00%,并且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结论:VEGF、MVD在内异症中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补肾温阳化瘀方可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阻断内异症的血管生成,促使病灶消散、吸收,并可调节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为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其中85%属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9.
陆君  杜惠兰 《河北中医》2010,32(11):1607-1608
秦满,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河北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中医妇科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秦满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rary syndrome,PCOS)多以补肾健脾、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近10年虚寒证文献的统计分析,了解虚寒证的症状分布特点和客观化研究的现状.方法 收集1996~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期刊中涉及虚寒证研究的文献,对其描述的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结果 文献中诊断标准以作者自己拟定为主,参考其他诊断标准者少.两者症状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虚寒证客观化指标研究分散,以研究单个或多个指标为主.结论 四肢发冷、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大便溏稀四个症状可能对虚寒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虚寒证的诊断标准和客观化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