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体外、体内直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对直肠癌HRT-18细胞进行干细胞分选后随机分成姜黄素组、放疗组、姜黄素联合放疗组,应用MTT法检测24、48和72 h各组细胞生长抑制情况;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分选的CD133+直肠癌细胞移植于裸鼠右脚垫建立移植瘤模型,将模型鼠分为姜黄素组、放疗组、姜黄素联合放疗组,每组8只,观察瘤体动态生长情况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瘤体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低剂量姜黄素联合放疗对直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群(24 h生长抑制率:18.7%±1.7%)较放疗组(14.6%±1.0%)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1);姜黄素联合放疗组细胞凋亡率(28.8%±3.7%)与放疗组(13.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d时,姜黄素联合放疗组的瘤体体积为(521 ±79) mm3,与放疗组的(717 ±134) 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联合放疗组瘤体细胞凋亡指数(26.1%±3.3%)较放疗组(12.0%±2.1%)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姜黄素可显著提高CD133+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群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例1.男,24岁。上腹部受撞击后,持续性隐痛,并逐渐加重急诊入院。体检:T38℃,P90次/分,BP110/70mmHg,急性痛苫病容。心肺无异常所见,右中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象:WBC16,000,N80%。拟诊腹部闭合伤伴腹膜炎。立即手术,探查发现十二指肠后腹膜有6×10cm大血肿,探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术者认为无其他明显脏器损伤,遂即关腹。次日患者气促,发绀,呼吸达60次/分,脉搏160次/分,血压测不到,经输液、抗休克、抗感染及激素等治疗,病情略有好转,血压回升至100/60mmHg,但腹膜炎体征更明显。体温39.6℃,WBC21,000,N90%。术后第3天再次探查,发现腹腔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结肠穿孔(spontaneous rupture of colon,SRC)是指结肠在无任何病变(癌、憩室、粘连)及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穿孔,继而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该病好发于老年人,起病凶猛,发展迅速,术前常被误诊.我院自1994-2009年收治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58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7年2月~2006年9月共收治58例经手术治疗的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病人,现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43~85岁,平均67.2岁,其中60岁以上42例。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内科疾患者21例,术前有1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者9例。2.癌肿部位:58例病人中右半结肠癌18例,其中位于回盲部7例,升结肠5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右侧2例;左半结肠癌24例,其中位于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结肠脾曲4例,横结肠左侧2例;直肠癌16例,其中位于直肠下段5例,直肠中上段11例。3.手术方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9年8月住院手术的241例OC(OC组)、231例MC(MC组)、290例LC(L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残余胆囊发生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术后发生残余胆囊,其中OC组、MC组、LC组各4、13、15例,3组残余胆囊发生率分别为1.7%、5.6%、5.2%。统计学分析显示,OC组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C组和LC组(P<0.05),而MC组和LC组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炎症程度、手术方式、术者经验与残余胆囊的发生有关联;32例均通过B超、CT、MRCP、ERCP检查确诊;24例经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9年,症状完全消失;8例采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无肿瘤及恶变。结论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有效地控制胆囊炎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由具相当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主刀,可以减少残余胆囊的发生,而再次手术是治疗残余胆囊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正确选择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份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08例检出病原菌112株,阳性率55.4%,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0%)、肺炎克雷伯菌(16.1%)、粪肠球菌(12.5%)、阴沟肠杆菌(10.7%)和屎肠球菌(9.8%).药敏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中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中度敏感.结论 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多见,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给药.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结肠穿孔(spontaneous rupture of colon,SRC)是指结肠在无任何病变(癌、憩室、粘连)及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穿孔,继而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该病好发于老年人,起病凶猛,发展迅速,术前常被误诊.我院自1994-2009年收治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本疾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4月就诊于该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拟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组(观察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对入选病例进行36个月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有效提高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2.5%~5%。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且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术前诊断及处理较困难,死亡率可高达65%。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是经空肠造瘘.逆向将硅胶管置入十二指肠破口处用作术后肠管减压,顺向将另一硅胶管置入空肠用作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属钛夹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一般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目前临床上许多内科不能控制的胃肠道出血,肿瘤仍需要手术治疗,病变位置超音影响手术切口和术式的选择,因此术前病变定位十分重要。以往采用消化道钡餐(灌肠)造影来确定,但有其局限性。近年本院采用内镜下钛夹标记定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