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髌骨内固定钢丝断裂游离入膝关节腔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56岁.8 a前因摔伤致右髌骨骨折,在我院行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术后恢复顺利,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一直未到医院复查.3个月前膝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活动后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予止痛药物治疗,症状好转.5 d前疼痛加重,到我院就诊.骨科查体:右膝部肿胀,无皮肤发红,无压痛,膝关节活动不受限,膝关节过曲时疼痛,Mcmurray征( ).X线片示左髌骨骨质钢丝内固定术后,钢丝断裂.入院诊断:左髌骨骨折钢丝内固定术后,钢丝断裂.经阅片分析认为钢丝断段可能游离进入膝关节腔.决定配合膝关节镜手术.膝关节镜检查发现约2 cm钢丝断段位于股骨外髁内后,外侧半月板后角上方,关节滑膜肿胀,股骨髁软骨面有少许划伤及退变,关节镜下取出钢丝断段.然后取髌前原手术入路取出剩余的钢丝.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的治疗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东生 《中国骨伤》2016,29(4):293-297
正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关节内骨折,由于髋臼复杂的解剖特点、功能的重要性,加之骨折治疗困难,此类损伤的救治对于创伤骨科医生是一个挑战,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由于无法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关系,疗效不佳,但是随着对髋臼骨折的详细论述、学习加深以及目前外科治疗观念的确立,对于不稳定,复杂的髋臼骨折多进行手术治疗,提倡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  相似文献   
3.
4.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8例,最长6年,最短6个月,平均3.6年。优14例,良3例,差1例。[结论]此手术方法能消除传统手术方法部分并发症。长期随诊观察对上肢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女,56岁。8a前因摔伤致右髌骨骨折,在我院行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术后恢复顺利,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一直未到医院复查。3个月前膝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活动后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予止痛药物治疗,症状好转。5d前疼痛加重,到我院就诊。骨科查体:右膝部肿胀,无皮肤发红,无压痛,膝关节活动不受限,膝关节过曲时疼痛,Mcmurray征( )。X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ASCI)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162例ASC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21例,分析其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ASCI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是否手术、高热、有无预防性应用甲氰咪呱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ASCI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应重视原发脊髓损伤与继发性病理生理的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7.
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4年 8月~2 0 0 3年 1月共治疗髋臼“T”形 (B2型 )骨折 2 4例 ,其中B2 1型 3例 ,B2 2型 13例 ,B2 3型6例 ,“T”形 后壁骨折 2例。结果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手术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14例 ,可 2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者 1例 ,可 2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可 1例 ,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 1例 ,差 2例。结论 :B2 1型髋臼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而B2 2型、B2 3型和“T”形 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干预条件。方法取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MSCs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C、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布满瓶底即为1代,取第3代MSCs,以5-氮杂胞苷10μmol/L、成肌分化因子0.1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 0.1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ng/ml进行联合诱导,使之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细胞,行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呈贴壁生长,3~5d呈集落样生长,5~7d后有体积不等的多突成纤维细胞、较大的扁平多角形细胞、中等的多角形细胞和较小的三角形细胞。培养12d后,细胞融合,铺满瓶底,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联合诱导后,部分细胞死亡,生长缓慢;7d后见细胞明显增殖,体积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状;14d后,大量增殖的长梭形细胞开始增多;18~22d后,肌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核数亦明显增多,初生肌管与长梭形成肌细胞呈平行排列,间隔分布。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44反应阳性,胞质呈棕褐颗粒,核周明显,CD34呈阴性反应;诱导后MSCs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和诱导后MSCs大部分处于G0/G1期,分别占79.4%、62.9%,而G2/S/M期仅占20.6%、36.1%。根据MTT绘制生长曲线,可见MSCs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诱导后的MSCs。两种细胞并未达到平台期,都有继续增殖的趋势。结论在体外,MyoD、5-氮杂胞苷可以诱导MSCs向骨骼肌细胞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MSCs增殖期比例大,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定向分化及其在体内的形态发育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向其左胫前肌处注射0.2ml无水乙醇,致其无菌坏死,右胫前肌注射等渗盐水0.2ml作为对照,制成动物模型后备用;取大鼠第3代BMSCs,5-氮杂胞苷、成肌调节因子(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BMSCs,用BrdU标记并诱导后注射到大鼠双下肢胫前肌处,分别在3,6,9和12d取材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注射诱导后3d,实验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注射单纯注射BMSCs的对照组,BrdU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弱阳性表达,6,9d可见BrdU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阳性表达,第9天更为明显,注射后12d后可见新生骨骼肌细胞形成肌小管,细胞核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 大鼠损伤肌肉的微环境中,BMSCs可向骨骼肌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BMSCs在体内成活率高,增殖速率快,向骨骼肌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极其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e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4例、Ⅱ型25例、Ⅲ型16例、Ⅳ型9例、V型12例、Ⅵ型22例。除Ⅰ型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外,其它各型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处自体骨植骨。对手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2~5)年,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良率达到86.7%。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2例,关节强直4例,关节不稳6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并发症及骨折的严重度密切相关,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恰当的内固定,正确处理术前并发症和术后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