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19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6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患有IgA肾病,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后,尿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了,但肌酐指标还是偏高,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山西王先生王先生:人体内的肌酐物质主要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可以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肌肉量相对稳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如果是慢性肾损伤的患者,肾脏实质受损的部分会比较多,受损程度也会比较严重,肾脏排出肌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尿毒清颗粒治疗CK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并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Stata1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篇文献,共30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538例,对照组15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能降低CKD患者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WHD=-52.42,95%CI(-62.64,-42.21)],改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WHD=3.26,95%CI(3.70,6.99)],升高血红蛋白[WHD=5.79,95%CI(2.66,8.92)],降低三酰甘油[WHD=-0.45,95%CI(-0.85,-0.04)]及胆固醇[WHD=-1.41,95%CI(-1.78,-1.04)]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CKD患者临床有效率提高37%[RR=1.37,95%CI(1.24,1.51)],但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WHD=-194.95,95%CI(-425.92,36.01)],无临床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能明显降低CKD患者血肌酐、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升高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改善患者临床有效率。由于纳入的文献其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持续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此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在2003年1月~2003年4月期间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肾科收治的3例CAPD患者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收治的8例CAPD相关性腹膜炎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CAPD时间和化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例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75.3±5.5)岁,既往无腹膜炎史。在入院时,所有患者均被误诊为CAPD相关性腹膜炎。对两例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分别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和小肠梗阻征象。治疗延误3~28天,最后诊断分别为回肠穿孔、乙状结肠缺血性坏死和绞窄性切口疝。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血白细胞(WBC)、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入院时腹膜透析液WBC计数(D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性腹膜炎和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不同点表现在:①CAPD时间明显长[(24.6±7.5)月vs(10.5±8.2)月,P=0.035];②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见粉红色腹膜透出液;③对抗炎治疗效果差(P〈0.05);④病死率高(67%vs 0)。结论CAPD患者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APD相关性腹膜炎有所不同,其临床误诊率和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4.
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1):731-732
钙磷代谢紊乱及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透析病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有证据表明,高磷血症、增高的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以导致血管钙化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与透析病人增加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相关。因此,维持合适的钙磷代谢平衡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调蛋白(又称Tamm Horsfall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在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对诊断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小管间质肾病的20例患者,收集家系临床资料,并进行尿调蛋白基因突变筛查。同时收集肾脏病理活检活检诊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且家族史阴性的患者30例,整理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发现5例患者存在尿调蛋白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5%,其中2例已报道,3例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突变中2个为错义突变(c.1153C/T,p.Arg385Trp;c.197T/C,p.Leu66Pro),分别位于3号和5号外显子上;另一个为3号外显子上导致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提前的单碱基缺失(272del C)。将以上20例患者分成尿调蛋白突变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30例家族史阴性的慢性小管间质肾病组相比较,发现家族史阳性的两组患者其年龄均显著低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1),而血尿酸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30),但以上指标在家族史阳性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尿调蛋白突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进行尿调蛋白的基因突变检测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对于尿调蛋白突变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筛查其他基因。在中国人群发现了3个新的尿调蛋白基因致病突变,扩展了尿调蛋白相关肾病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7.
李桂  李伟  李君  孙文秀  于重燕  曹立云 《华西医学》2021,36(11):1578-158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法和手工检索,检索建库至2021年9月有关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1和R3.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中文0篇,英文10篇,包括研究对象20277例,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为53%[95%置信区间(44%,62%)],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较大(I2=99%,P<0.00001).单个协变量和多个协变量的meta回归分析发现发表年份、研究范围、研究地区、样本来源、研究中心、样本量可解释的异质性占51.6%.结论 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高,亟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皮下脂肪增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30多年前腹膜透析(腹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腹透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涉及透析充分性、腹膜炎、残肾功能保护、营养等多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腹透技术和腹透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且基于这些研究,学者们建立了一些相关的临床指南以指导临床具体实践.但由于腹透本身的复杂性,还有许多新问题和新领域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很多腹透相关指南都对未来腹透领域可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推荐.本文对这些指南中提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以作为未来临床科研工作的参考,而参考的腹透相关指南已尽数罗列于正文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在肾病期、部分缓解期、完全缓解后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蛋白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穿刺及外院送检标本确诊为MCD的患者29例,其中肾病期10例、部分缓解期13例、完全缓解后6例,以6例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观测足突平均宽度、每10μm肾小球基底膜(GBM)上足突个数、足突融合的对应GBM的百分比以及高度与宽度比值分别≥0.5、1.0的"脊"的个数和形态。结果 MCD患者在病变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足突融合。无论是在肾病期,还是在部分缓解期和完全缓解后足突平均宽度、每10μmGBM足突个数、足突融合的GBM百分比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足突平均宽度和足突融合的GBM百分比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r=0.65、r=0.69,P<0.001),单位GBM上的足突数与蛋白尿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01);每10μmGBM"脊"数,随蛋白尿减少而增加:当"脊"高度定义为≥0.5时,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脊"高度定义为≥1.0时,完全缓解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为观察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与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关系.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同步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动态心电图,依据是否发生IDH将60例患者分为2组(血压下降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HRV指标,其中LFn代表交感神经活性,HFn代表迷走神经活性,LF/HF代表2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以发生IDH为结果变量,以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是否糖尿病、心脏指数、中心血容量占体质量百分比、超滤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和透析前LFn为预测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Fn对IDH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在透析过程中LFn水平和LF/HF比值逐渐升高,且升高趋势稳定(LFn中位数:透析开始时65.47nu,210min时73.79nu,P=0.001;LF/HF中位数:开始时2.17,210min时3.98,P<0.001),HFn的水平则逐渐减低(HFn中位数:透析开始30.06nu,210min时19.43nu,P=0.002),而血压下降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不稳定,其中LFn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都始终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了上述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基础情况后,LFn对IDH的发生仍有预测价值,OR值为0.943(95%CI0.894~0.966).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在透析过程不能随血容量的下降持续、稳定的增高,与IDH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透析前交感神经活性的基础水平减低是IDH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导致透析中低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