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中医"证"研究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脾阳虚大鼠模型.方法 给予大鼠每日游泳、隔日注射利血平、隔日灌胃番泻叶3周,以建立脾阳虚模型,第4周~第6周灌胃温阳健脾方药理中汤,以其治疗结果 验证造模效果.结果 造模期间模型大鼠出现活动减少、嗜卧、畏冷蜷缩、便溏,毛色枯槁不荣等脾阳虚症状,与正常大鼠相比,体温、体重、摄食量、尿D-木糖排泄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病理切片未发现明显差异;6周后理中汤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血平合劳倦过度/寒凉泄下法建立的脾阳虚大鼠模型一般症状和生化指标都与脾阳虚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用此法建立的脾阳虚大鼠模型可为脾阳虚"证"本质研究及相关方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群  高思琦  张霖璋  张华  刘伟  刘平  陈佳美 《中成药》2023,(11):3568-3576
目的 探究黄芪总苷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种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0.1%DDC喂养C57BL/6小鼠8周,第5周起灌胃给予黄芪总苷112、56 mg/kg和奥贝胆酸4周;Mdr2-/-小鼠8周龄时灌胃给予黄芪总苷56、28 mg/kg和奥贝胆酸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质量与肝脏系数、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DC和Mdr2-/-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和肝脏系数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ALP活性和TBA、胆红素水平均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可见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胶原沉积,胶原阳性面积和肝组织HYP水平均增加(P<0.01),肝组织α-SMA、Col1a1、Col4a1和TGF-β1表达均升高(P<0.01),SIRT1表达降低(P<0.01)。在2种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苷56 mg/kg组小鼠肝质量和肝脏系数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该药对急、慢性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就近年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在临床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的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对于改善慢性肝病预后,降低慢性肝病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就慢性肝炎抗纤维化必要性、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发展与现状以及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回顾与评述,旨在为推进我国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消胀贴膏中剂量组共2组,均设正常对照组。消胀贴膏组脐部外敷消胀贴膏,安慰剂对照组脐部外敷空白贴膏,每日1贴,共7d,模型对照组不敷贴任何药物。称量或测量模型动物的腹水量、腹围、体重,HE与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生化检测血清ALT活性和Alb、TBil与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通过测定小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伊文氏蓝(EB)含量的方法检测动物腹腔血管通透性。结果敷药前,各组模型动物的腹围、体重等基线资料一致。给药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腹围、腹水、腹水体重比等明显增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EB含量明显增多,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安慰剂对照组的腹水量、腹围与体重等无明显改变。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消胀贴膏中、高剂量组的腹水量、腹水体重比值明显下降,高剂量组的腹围、体重也明显下降;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腹围、体重明显下降。各剂量消胀贴膏对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消胀贴膏组小鼠腹腔积液中渗漏EB含量降低,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消胀贴膏明显减少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腹水量,中剂量(0.25 cm2消胀贴膏,652.9 mg生药/kg小鼠)开始发挥药效,其部分机制在于下调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肝组织VEGF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从而抑制其异常增强的腹腔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部分解析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大鼠肝组织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角蛋白(CK)8、CK18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验证.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或非参数检验中的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大鼠造模后,随时间的推移,肝纤维化评分逐渐增加(3周组<6周组<9周组),建立了正常大鼠和大鼠CCl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3、6、9周肝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质谱鉴定了44种差异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K8、CK18的验证结果与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基本一致.正常组及3、6、9周模型组CK8/CK18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3±0.005/0.170±0.030、0.473±0.046/0.530±0.070、0.682±0.087/0.780±0.080、0.837±0.096/1.390±0.13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085/74.088、13.870/16.115、75.800/75.900,P值均<0.01). 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与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新生或重构,氧化应激,物质代谢及转运,信号转导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五轮学说及眼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探讨不同证候(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的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眼部图像特征及其差异性,以期从眼部图像特征上为肝硬化临床诊断及证候辨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住院的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的肝硬化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眼科裂隙灯采集受试者的眼部图像,并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非肝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15例及健康志愿者112例眼部图像特征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剔除因受到各种因素干扰眼部图像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3组各纳入60例进行眼部图像分析。基于图像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提取法,将彩色图像转化为共生矩阵,计算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通过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组间差异性。结果:肝硬化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与健康人3组眼部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组相比,在255层面积百分比中,肝硬化组有245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疾病组有2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肾脏疾病组相比,2组共有15层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种疾病间不同证候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组证候间共19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患者3组证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种证候不同疾病间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湿热内蕴证中,肝硬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组患者间有5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中共有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证的2种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间频数面积百分比,发现有2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眼部图像LBP特征发现,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2种疾病间存在明显差异,且2种疾病的相同证候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但同一疾病的3种不同证候间比较,仅肾脏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而肝硬化患者各证候间区分不明显。提示运用眼部图像LBP特征提取技术对不同疾病区分的敏感性优于对证候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栀子苷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以及对其血清、肝组织及粪便中胆汁酸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组及栀子苷(50,100,200,400 mg·kg-1)组,共5组,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于第8天收集大鼠血清、肝组织和盲肠内容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肌酐(Crea),尿素(Urea)含量,肝脏组织切片分别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CK7,CK1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 mRNA表达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测定血清、肝脏及盲肠内容物中18种胆汁酸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栀子苷组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400 mg·kg-1栀子苷组ALT,AST活性和T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HE染色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栀子苷200,400 mg·kg-1组肝组织的汇管区有胆管反应,胆管周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尤以栀子苷400 mg·kg-1毒性明显。栀子苷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K7,CK19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猪去氧胆酸(GHD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猪去氧胆酸(HDCA),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显著升高(P<0.01),甘氨胆酸(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GUDCA,GH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石胆酸(TLCA)的含量占比降低,TCDCA,HDCA,CA,CDCA,脱氧胆酸(DCA)的占比增加;血清中GHDCA,石胆酸(LCA)含量显著下降(P<0.01),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胆酸(TCA),GCA,TCDCA,UDCA,CA,CDCA,DC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CA/DCA显著升高(P<0.01),且CA与CDCA含量占比分别上升19.60%和4.63%;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盲肠内容物中所有的胆汁酸含量均下降,其中GCA,UDCA,HDCA,GCDCA,GDCA,TLCA,GLCA,CDCA,DCA,L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YP7A1,CYP27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400 mg·kg-1栀子苷灌胃,可导致大鼠明显的肝损伤,其肝脏、血清与粪便中胆汁酸发生显著改变,且同一种胆汁酸在肝脏、血清与粪便中的变化不尽相同。然而,由栀子苷所导致的肝损伤与体内胆汁酸变化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仍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给予阐明。  相似文献   
10.
何立群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尤擅长肾脏病的诊疗,学验俱丰,熟清药性,在辨证的前提下尤擅加入药对,观其处方常用药对,看似平谈,实寓意深刻。笔者有幸忝入门墙,在跟师临诊学习过程中略有所悟,试总结如下。1 同类相求配伍 指同一类药物每两味配合使用,使疗效增强,而发生协同作用。1.1淡竹叶一莲子心常用量:淡竹叶.15g,莲子心3g。二者合用见于《重订通俗伤寒论》导赤清心汤。莲子心甘寒,既善清心除烦、交通心肾而安神,又能清热凉血。故《本草纲目》言其能“清心去热”。《本草求原》指出其能“治劳心吐血,尿精”。《温病条辨》亦称:“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