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iodegradable polyanhydrides possess unique features like those that they can predominantly undergo surface erosion, and the payloads can be released by a steady spee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work that has been published to describe the polyanhydride micelles with redox-responsiveness as a nanocarrier for drug delivery.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one type of new amphiphilic polyanhydride copolymer containing disulfide bonds between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segments. The copolymer can self-assemble into stable micelles with well-defined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a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69 nm. The disassembly behaviors of the micelles triggered by glutathione are evaluated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micellar size,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weight. An approximate zero-order in vitro drug release mode with a fast speed can be achieved in a reducing and acid environment similar with that of tumor cells. In vitro cytotoxicity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Cur-loaded micelles are of great efficiency in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cancer cells due to the rapidly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4T1 tumor-bearing BALB/c mice reveal that the redox-responsive micelles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to artificial solid tumor compared to the redox-insensitive micell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biomedical application of polyanhydrides in drug delivery.  相似文献   
2.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在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明藏酋猴创伤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致病机理。方法对一例实验藏酋猴因创伤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藏酋猴的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肺萎缩,头部皮下组织大面积出血、坏死,腋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坏死,尤以心、肺、肝、肾、肠和脑的病变较为明显。结论颅外组织损伤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岳柠檬总提取物对正常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柠檬总提取物6.0 g·kg-1、3.6g·kg-1、2.16 g·kg-1连续灌胃给药21 d,颈动脉插管法观察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测定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连续灌胃给药28 d,分别于给药7、14、21、28 d无创法测定SHR的血压,测定给药28 d后血清GLU、TG、TC含量.结果:柠檬总提取物6.0 g·kg-1对正常麻醉大鼠具有降血压作用,但对SHR血压无显著影响;各剂量组对正常大鼠、SHR血清TG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柠檬总提取物具有明确的降低TG含量作用,改善血脂代谢;其降血压作用的发挥可能与给药途径有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HPLC-QqQ-MS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技术检测方法探究口服和呼吸道给药方式对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了检测利巴韦林的高灵敏度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经过了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用建立的方法对口服和呼吸道给药两种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呼吸道给药0-72 h血药浓度较高,药物吸收较快,呼吸道给药Cmax(46.1±10.6)μg/L和AUC(0-t)(276±68)μg·L-1·h显著性高于口服给药Cmax(8.9±3.8)μg/L和AUC(0-t)(142±63)μg·L-1·h。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呼吸道给药肺组织利巴韦林含量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同时呼吸道给药肝脏组织含量较低。结论:与口服给药相比,呼吸道给药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及在肺组织含量较高,揭示了吸入给药的组织靶向作用。HPLC-QqQ-MS检测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组织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中等职业学校的293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等职业学校护生主观幸福感偏低,3个分量表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整体生活满意度。整体生活满意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1),其他方面与男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一、二年级护生消极情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二、三年级护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均低于一年级护生(P0.01或P0.05)。结论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尤其应关注护理专业男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护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莹  李忠 《河北医学》2014,(8):1249-1252
目的:比较一次性根管及多次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比较二者术后72 h内和术后1周疼痛、术后6个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72h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Ⅱ级和Ⅲ级疼痛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术后72 h内疼痛程度较多次根管治疗重,但是临床效果优于多次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世德 《西部医学》2011,23(10):1899-1900
目的探讨肝脏外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7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处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肝右叶膈面,占51.9%;AAST分级以Ⅰ~Ⅲ最为多见,占66.7%,Ⅲ级以上33.3%;6例(22.2%)采用保守治疗;21例(77.8%)经手术治疗;25例(92.6%)治愈,2例(7.4%)死亡。结论肝脏损伤应根据损伤的部位、损伤程度、患者血液动力学以及合并伤情况选择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或术后要密切监护,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马齿苋挥发油干预辣椒素诱导角质层细胞内瘙痒模型,探究马齿苋对抗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辣椒素诱导的SD大鼠角质层细胞作为胞内瘙痒模型,模型细胞分为模型组、马齿苋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角质层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角质层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法测定白三烯、白细胞介素-31和H1羟色胺含量,RT-PCR测定角质层细胞中辣椒素受体蛋白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辣椒素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马齿苋挥发油干预组的阳性角质层细胞数量明显减小(P<0.05),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白三烯、白细胞介素-31和H1羟色胺含量均有明显减少(P<0.05),角质层细胞中辣椒素受体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马齿苋挥发油可能通过下调辣椒素受体蛋白表达,减少炎症继发反应而产生止痒效应。  相似文献   
9.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质量保证是整个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项目实施与管理规范一致性的保证,也是标准操作规程(SOP)严格执行的动力。质量保证部SOP建设关系到部门人员的行为水准,意义重大。其SOP内容通常可分为7大类,并匹配有相应的检查表格等文件系统。各部分SOP应围绕质量保证(QA)检查、审查和监查的具体操作行为来撰写,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行文规范,并具有可操作性。涉及的相关表格应设计合理、流程及记录完整,填写方便简单,形成对质量保证工作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明患腹泻症藏酋猴继发感染病例的致病机理.方法 对一例曾有反复腹泻病史的8岁龄藏酋猴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临床症状上,该猴处于严重脱水状态;大体解剖上,该猴的肺部和小肠均出现严重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上,该猴的肝脏、肾脏组织均出现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多组织器官性的血管发生淤血、充血,管壁间质发生水肿;胰腺、膀胱和脑部组织均未见异常组织病变.结论 猕猴的腹泻具有病因复杂和季节性发生的特点,治疗应坚持中草药治疗为主,西药治疗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