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聚乙烯硫酸(PVS)沉淀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同时应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含量,并对两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当甘油三脂(TG)<4.52mmol/L时,F公式计算法可代替PVS法,当TG>4.52mmol/L时,不宜用F公式计算LDL-C的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管内超声(IDUS)用于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取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对取石后胆总管造影显示结石完全清除者行IDUS,观察有无胆总管残石;对存在较大残石(≥3 mm)者重复行ERCP联合EST取石。术后随访,观察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48例经ERCP联合EST取石后,胆总管造影均确认胆总管结石完全清除。IDUS发现其中61例仍存在残石,且21例残石≥3 mm;对该21例重复取石,直至结石完全清除。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24个月,IDUS显示108例结石完全清除者与40例存在残石者结石复发率分别为8.33%(9/108)、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累积无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40%、14.4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DUS所示胆总管残石、胆总管直径及角度均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DUS能发现胆总管造影难以显示的胆总管残石、尤其细小结石(3 mm),用于辅助ERCP联合EST取石有助于减少术后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智能障碍的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7例LA患者分为伴有智能障碍组和无智能障碍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既往脑梗死病史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LA的严重程度均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重度LA。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重度LA,对LA是否伴智能障碍有独立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c-kit基因全部外显子在胃肠道间质瘤疾病中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标本62例,其中胃间质瘤41例,小肠14例,直肠4例,结肠1例,腹膜2例,年龄20~82岁,男性40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54岁,术前筛查均无GIST家族史,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都是经术中病理报告和最终石蜡切片病理报告确诊的GIST标本.设计特异性PCR引物,用肿瘤组织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测序,研究c-kit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突变规律.结果 在62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标本中有53例c-kit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85.5%(53例/62例),PCR产物突变率为3.8%(62例/1612例),外显子2突变6例(9.7%),外显子8突变7例(11.3%),外显子10突变14例(22.6%),外显子11突变8例(12.9%),外显子21突变27例(43.5%).此外第21号外显子有8例位于c-kit基因第80778位点的C突变成T,有19例位于c-kit基因第80846位点的G突变成A.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中c-kit基因突变率高达85.5%,表明c-kit基因突变可能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门诊患者2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脂血症患者162例(研究组),非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对照组); 采集所有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2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 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 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 采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分析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影响高脂血症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对高脂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MI≥23 kg/m2、高热量饮食占比高于对照组; 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C,TG,HDL,TBIL均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r=0.321,0.334,P<0.05); 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HDL,TBIL水平呈负相关(r=-0.352,-0.341,P<0.05)。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诊断高脂血症的最佳截断点为9.5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灵敏度为87.04%,特异度为81.67%。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较高,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有关,对于高脂血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研究,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骨质疏松患者218名,根据患者是否主动就医的行为,分为主动组(n=102)和非主动组(n=11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影响因素,并对主动组及非主动组进行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主动组与非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事业单位人员、经济收入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合并癌症、无养老保险等是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干预1年后,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为0. 98%,非主动组发生骨折的概率为1. 72%;干预前非主动组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远低于主动组(P0. 05),而干预后非主动组的知晓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大大提高(P0. 05);干预后两组骨密度高于干预前(P0. 05)。结论非事业单位人员、经济收入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合并癌症、无养老保险等是骨质疏松患者不主动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这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必要时给予饮食、药物、运动等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性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

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莫铁军 《健康研究》2011,31(3):214-216
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盐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补钾能有效预防血压的升高以及保护靶器官免受损伤.文章就限盐补钾在社区高血压预防过程中的必要性进行综述,以期推广社区居民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分析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异氟烷注射催眠、镇痛模型后,在小鼠催醒、甩尾、福尔马林实验中,观察侧脑室或鞘内注射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激动剂D-丝氨酸(D-Serine,D-Ser)后小鼠睡眠时间、甩尾潜伏期或累计舔足时间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异氟烷及鞘内用药对福尔马林小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D-Ser对异氟烷的催眠时间无影响(P>0.05)。鞘内注射D-Ser(0.025、0.05、0.1ng)可拮抗甩尾实验、福尔马林实验Ⅰ相中异氟烷的镇痛作用(P<0.05,P<0.01),而对福尔马林实验Ⅱ相异氟烷的镇痛作用无影响(P>0.05)。鞘内注射D-Ser0.05ng可拮抗异氟烷对福尔马林小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异氟烷催眠作用与脑内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关系不大;脊髓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介导异氟烷对热、化学刺激的镇痛作用,而与异氟烷对慢性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