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CP-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颈AS斑块中MCP-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MCP-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MCP-1与颈A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基质的变化和相关酶类的表达、细胞膜受体的表达、粘附分子的表达、原癌和抗癌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阐述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基因治疗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合并SIRS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蝮蛇咬伤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程序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的炎症相关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治疗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T)、脉搏(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第5天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CK和CK-MB在第1天时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RP,AST,ALT和LDH在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指标比较,3d时CK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时AST,ALT和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能减轻老年患者蝮蛇咬伤的炎症反应,对重要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内PAI-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PAI-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且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PAI-1与颈AS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管束骨内移植重建离断骨血液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离断骨在一定应力状态下植入血管束后,能否重建骨的血液循环以及血管束移植对成骨的影响,作者将18只成年杂种犬胫骨两端截断,切除实验骨区的骨膜,胫骨离断面填入硅胶膜以阻断两侧干骺端血供,将离骨段固定于原位;分离出胫前动静脉束并结扎。随机分成3组,实验A组(n=7):结扎后的血管直接植入骨髓腔;B组(n=7):血管束打孔后植入骨髓腔;C组(n=4):离断后的胫骨段内不植血管,作为对照。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血管筑型、大体及组织学和电镜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原实验骨因初期缺血均发生无菌性坏死;在一定应力状态下,血管束骨内移植后,植入的血管再生旺盛,骨髓腔内成骨活跃。结果表明,血管束骨内移植后可重建坏死骨的血液循环,膜性化骨和软骨内化骨在成骨因素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ICAM-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中ICAM-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ICAM-l与颈A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6只狗的胫骨上,行骨膜剥离,“Z”骨折固定,两端胶封制成截血骨模型。在骨髓腔内植入胫前动脉。术后2、4、8w做X线造影和动脉铸型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截血的骨干,植入髓腔内的胫前动脉生长出新的血管,沿髓腔向下生长,担负起截血骨干愈合所须的血供。  相似文献   
9.
Bax基因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Bax基因在稳定和不稳定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25例,由病理学分成稳定性(14例)和不稳定性(11例)两组,对照组正常动脉取自肝移植供者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6例);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凋亡DNA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Bax凋亡基因表达。结果稳定性斑块Bax阳性表达免疫组化5例,原位杂交5例,TUNEL阳性4例;不稳定性斑块Bax阳性表达免疫组化10例,原位杂交11例,TUNEL阳性表达9例,表达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P〈0.01);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细胞半定量计数在稳定性斑块中分别为8.63±2.62和10.32±3.12,在不稳定性斑块分别为122±21.64和152±23.35,高于稳定性斑块(P〈0.01);对照组无表达。结论Bax高表达是影响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和脑卒中发生率的因素之一,在不同时期控制其表达可为基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针灸与推拿配合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设推拿手法配合骶管内注射疗法为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结果针灸组有效率95.6%,对照组有效率90%,针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检验,P<0.05)。结论针刺、推拿、骶管注射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对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腰椎运动障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