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甲型血友病(haemophilia A,HA)是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缺乏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即可关节或肌肉出血,最终导致关节炎或血肿。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输注FⅧ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孕妇8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萧氏双C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长、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 97%)低于对照组(25. 58%),护理满意度(95. 38%)高于对照组(74.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中可促进产妇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超低磨损聚乙烯人工关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为进一步的人体试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GB/T-16886/ISO-10993对医疗器械外科置入物的评价要求,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CCK-8比色法)、溶血试验、急性/慢性全身毒性试验、肌肉置入试验。[结果](1)细胞毒性试验的试验组L929细胞在培养24、48、72 h后相对增殖率依次为95.25%、104.96%、102.81%,显示无细胞毒性;(2)血液相容性试验溶血率为0.81%,提示该材料无溶血作用;(3)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试验组小鼠无特殊行为学表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肌肉置入试验术后病理切片证实该材料置入大鼠体内后炎性细胞反应逐渐减轻;(5)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术后12周试验动物肝肾均无明显病理表现。[结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顺磁性的纳米纤维复合支架γ-Fe2O3/nHAP/PDLLA在弱磁场下体内诱导新骨形成的功效.方法: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支架通过电纺丝方法制成,支架内部的微观结构用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将支架植入兔横突根部骨缺损处并在12周后处死动物,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支架在动物体内原位诱导新骨形成和胶原蛋白沉积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骨科医师对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的认识,以及关节镜、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开放手术经验在学习UBE技术时发挥的作用.方法:问卷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利用微信平台定向发送问卷调查至专业研讨群、医师病例交流群及个人等.问...  相似文献   
6.
7.
背景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与输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假体对术中截骨面的覆盖对术后引流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目的:比较不同假体覆盖率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方法: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30例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患者,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6±8.2)岁。B组14例患者,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74.6±5.3)岁。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术后引流量、截骨后股骨及胫骨前后径和左右径、使用假体大小。结果结果:A组假体对于截骨面覆盖率较B组优良率高,分别为43.8%和21.4%,术后A组患者引流量为(378.1±266.1)ml,较B组术后引流量(473.2±243.2)ml明显减少。结论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对于截骨面的覆盖率是影响术后引流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假体覆盖对于减少术后引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关节炎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方法治疗3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其中34例获得30个月以上的临床及影像学完整随访资料,男6例,女28例;年龄28~68岁,平均51岁;均为单侧手术,左侧16例,右侧18例。Crowe分型,Ⅱ型12例,Ⅲ型16例,Ⅳ型6例;所用假体除1例为混合型外,其余均为非骨水泥型。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或骨盆正位)、患侧髋关节侧位X线片,以判断人工假体位置、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53个月,平均64.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3~56分,平均35.4分;末次随访时为82~95分,平均89分,其中优28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术后2~8个月,10例出现植骨块吸收。术后4例患者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遂均采用闭合复位,其中1例于复位后2个月再次发生脱位,再次采用闭合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另3例均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年随访时骨折已愈合,至末次随访时假体及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愈合良好,患髋功能良好。术后1年,1例患者因高血压颅内出血行保守治疗后关节置换侧偏瘫,关节失用。结论 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整体疗效满意,骨吸收是结构性植骨的一个自然过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并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围手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及输血率的大小。方法 2003年至2012年于本组行THR的患者共718例,男314例,女404例;平均年龄56.1岁(17~87岁)。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指数、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前HGB、HCT,术后最低和出院前末次HGB、HCT以及出现时间,术中出血以及异体及自体血回输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为(500.6±395.1)ml,术中输血率为26.7%,平均用血量为0.08U RBC。术后引流平均为(457.6±397.6)ml,术后输血率39%,平均用血量为1.41U RBC,围手术期总体输血率为50.8%,平均用血量为2.22 U RBC。年龄、BMI指数、术前HGB浓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THR围手术期出血较多,输血率较高,注意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减少输血及降低输血风险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2月,获取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非骨水泥组)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再手术率等.采用Rev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108例患者1115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骨水泥组比较,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 =0.15,95% CI(0.09,0.26),P<0.001],但手术时间延长[MD=7.43,95% CI(5.37,9.49),P<0.001].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中出血量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未见明显增加,且具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假体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