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8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胃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胃液sIL-2R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用第一趾蹼区游离皮瓣修复虎口及指腹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例虎口瘢痕挛缩以及5例外伤后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者,采用第一趾蹼区游离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的创面和软组织缺损创面。供区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7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虎口开大为健侧的70%,手指指腹外形良好,屈伸自如,两点分辨觉为10~12mm。7例术后3个月足部行走正常,无疼痛;其中2例趾蹼处有瘢痕。结论应用第一趾蹼区游离皮瓣修复虎口及手指指腹皮肤缺损,手术虽然复杂,但术后感觉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比较困难,脱套指皮肤修剪后回植风险较大。且手指端指固有动脉有损伤可能,如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指体感觉差,外形臃肿,无指甲,且需行二次手指断蒂,截指残端修整致手指二度缺损,患者难以接受。作者自2003年开始采用足第二趾甲瓣修复5例手指患者,取得较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VSD技术、皮耐克覆盖、自体皮移植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18例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3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5.0 h,平均2.5 h。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2 cm×3.1 cm~7.4 cm×5.2 cm。评估创面恢复情况及取皮创口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6个月。所有创面深部骨肌腱组织被有效覆盖,人工真皮成活,愈合创面质地韧、外形可;创面移植皮片成活,未见明显瘢痕组织生成,外观平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皮肤,整体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离心运动大鼠骨骼肌中SOD、MAD、GRP78、GADD153的影响,以期解释牛磺酸通过减少内质网氧化应激保护骨骼肌损伤的机制。 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1组(A组)、空白对照2组(B组)、1 d离心运动组(C组)、2 d离心运动组(D组)、1 d离心运动+牛磺酸组(E组)、2 d离心运动+牛磺酸组(F组)。培养后分别收集6组大鼠骨骼肌,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MAD含量,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测定GRP78、GADD153表达,比较6组大鼠SOD、MAD、GRP78、GADD153的差异。 结果 A组、B组大鼠SOD含量高于C组、D组、E组、F组大鼠,与C组、D组大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E组、F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F组大鼠SOD含量高于C组、D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大鼠MDA含量高于A组、B组、E组、F组大鼠(均P<0.05)。A组、B组、E组、F组大鼠SOD/MDA值均高于C组、D组大鼠(均P<0.05),E组、F组SOD/MDA值低于A组、B组(均P<0.05)。C组、D组大鼠GRP78、GADD153表达量高于A组、B组(均P<0.05),但低于E组、F组大鼠(均P<0.05);E组、F组大鼠GRP78、GADD153表达量高于A组、B组(均P<0.05)。 结论 牛磺酸可能是通过提高内质网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维持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加快骨骼肌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减少剧烈运动后机体骨骼肌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王楠  申丰  王利祥 《中国骨伤》2015,28(12):1121-1124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不经关节固定治疗13例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Ⅱ型8例,Ⅲ 型 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h,平均5 h.7例为指骨干骨折,6例骨折累及指骨关节面;其中1例合并指固有神经损伤;1例伴有软组织缺损,Ⅱ期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石膏功能位固定2周,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积极行手指功能锻炼。结果: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个月。1例出现掌指关节僵硬。术后无断钉、感染等发生,皮肤软组织愈合良好,均达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6±1.0)周。术后功能恢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TAM系统)评定,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不经关节固定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后期调整,对软组织骨膜破坏小,感染率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侧高位尺浅动脉变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27岁,因左前臂被玻璃刺伤急诊入院。检查发现左前臂中、下 1/3交界处尺掌侧有两处 3 cm和 2 cm长的斜行伤口,手部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消失,小鱼际肌、骨间肌及3、4蚓状肌麻痹,环、小指不能主动屈曲。腕关节处尺、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术中发现:食指、中指指浅屈肌腱断裂,环指与小指指深、浅屈肌腱断裂,尺侧腕屈肌腱断裂,尺神经大部分断裂,尺神经位置正常但其周围未找到伴行的尺动、静脉。遂向腕部尺动脉搏动点延长切口,在近腕横纹处找到尺动、静脉。沿尺动、静脉向近端解剖,发现尺动脉在前臂走行于前侧正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2005年,对44例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阶梯方法进行治疗(第一阶段为中医药治疗,第二阶段为未经第一阶段治疗或经第一阶段中医药治疗症状未好转者采用局部封闭、小针刀和西药治疗,最后阶段为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第一阶段经中草药热敷等治疗(25例),18例症状完全改善。治疗后经第二阶段治疗后(26例),5例症状完全改善,3例部分改善。手术治疗(18例)13例症状完全改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7%(36/44)。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阶梯方法治疗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掌指部化学品高压注射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Ⅰ期彻底清创,Ⅱ期游离足部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化学品高压注射伤11例。致伤原因:二甲苯注射伤4例,油漆注射伤7例。术后随访,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手部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11例供、受区创面均甲级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3~24个月,皮瓣色泽与质地同受区接近,外形无臃肿,皮肤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5.0~8.3mm。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行走站立无明显不适。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1]评价手部关节功能:优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1.8%。结论 Ⅰ期彻底清创,通畅引流,Ⅱ期游离足部皮瓣修复创面是治疗手部化学品高压注射伤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趾底动脉为血供的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指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趾底动脉为血供的足趾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5年3月始对56例68指手指组织缺损采用趾底动脉为血供的组织瓣修复;其中第二足趾移植12块,第二趾胫侧皮瓣22块,第三趾胫侧皮瓣2块,躅趾腓侧皮瓣12块,第二趾间关节皮瓣9块,第二趾动脉趾甲皮瓣2块,母趾趾甲皮瓣9块。结果 55例67块组织瓣全部存活。其中5块组织瓣在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皮瓣减张处理后存活。1例1块组织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36个月,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2.6%。结论 应用趾胝动脉为血供的组织瓣移植可以一期修复手指部单一或复合组织缺损,部分功能达到解剖修复和生理修复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