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2003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13例,其中合并有脊髓肿瘤者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与手术颈椎减压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4a来收治的10例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人,其中脊髓型颈椎病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型1例,7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2例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结果]10例病人上肢局部水肿不同程度消退,前路手术者较后路手术者消退快。[结论]颈椎病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与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有关,通过前路或后路颈椎管减压,去除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等交感神经受激惹因素,水肿可逐步消退。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5月8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连续长节段骨化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68例,发生并发症13例;孤立型或短节段骨化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7例,发生并发症3例。[结果]术后获得随访66例,随访期3~25个月,平均13个月。颈后路并发症:颈肩痛8例,给予消炎止痛药、脱水、理疗等保守治疗,术后2~20周患者疼痛缓解,恢复基本满意,其主要原因与减压后脊髓漂移神经根受牵拉或手术操作导致神经根受刺激或损伤有关。2周内缓解者可能与手术创伤局部组织水肿肌肉痉挛所致。术后不全瘫或症状加重4例,经药物及高压氧等治疗,3例恢复理想,1例恢复欠佳,不全瘫发生主要与手术减压后脊髓再灌注损伤有关。术后血肿2例,均经及时发现即刻手术探查血肿清除、激素冲击治疗而获得恢复,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手术创面渗血、引流管引流失败是其主要原因。脑脊液漏1例,经脱水、局部适当包扎及颈部制动,于术后3d脑脊液漏停止,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切口感染2例,经抗感染、局部清创缝合等治疗术后20d左右获得愈合。前路并发症:术后不全瘫2例,经甲强龙冲击,神经营养药(弥可保)、高压氧治疗,术后20~30d完全恢复;脑脊液漏1例。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前路钛网下沉1例,后路内固定螺钉脱落1例(单枚)。[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无论行后路或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有些是难以避免的,而有些则是可以经过努力预防或杜绝的,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小心操作,术后加强管理,是减少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SOX-9(AdSOX-9)对人的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细胞数目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作用及相关意义,更好理解颈椎软骨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AdSOX-9按照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处理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应用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方法(TUNEL)及免疫染色方法观察凋亡细胞数量及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25MOI、50MOI剂量作用组TUNEL阳性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AdSOX-9转染软骨细胞预处理后,空白对照组、25MOI作用组、50MOI三种处理组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各时点较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OX-9基因对软骨凋亡细胞数目、Caspase-3凋亡基因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为软骨细胞退变发病机制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LHL7-DT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椎间盘标本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为22~46 (38.3±4.3)岁,PfirrmannⅠ级6例、Ⅱ级12例。取椎间盘标本常规分离、培养髓核细胞,使用10 ng/mL IL-1β处理髓核细胞获得退变髓核细胞。将退变髓核细胞分为沉默对照组、KLHL7-DT沉默组、过表达对照组、KLHL7-DT过表达组。4组细胞分别对应转染沉默对照序列、siRNA-KLHL7-DT沉默序列、过表达对照序列、KLHL7-DT过表达序列。取转染后4组退变髓核细胞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 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KLHL7-DT过表达组EdU染色阳性细胞/DAPI染色阳性比值(0.147±0.002)低于过表达对照组(0.203±0.007),而KLHL7-DT沉默组比值(0.428±0.050)高于沉默对照组(0.240±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5、-5.44,P值均<0.05)。(2)KLHL7-DT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19.01%±0.41%)高于过表达对照组(14.38%±0.31%),KLHL7-DT沉默组细胞凋亡率(16.08%±0.59%)低于沉默对照组(17.4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3.36,P值均<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LHL7-DT过表达组细胞Aggrecan和Col 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29、0.57±0.11)均低于过表达对照组(1.00±0.22、1.05±0.10),KLHL7-DT沉默组Aggrecan和Col 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0.14、1.63±0.12)均高于沉默对照组(1.10±0.18、0.9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5.54、-5.05、-7.66,P值均<0.05)。结论 上调KLHL7-DT的表达可抑制退变髓核细胞的增殖,促进退变髓核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Aggrecan、Col Ⅱ蛋白的合成,进而参与椎间盘退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in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lumbar fixation and posterior facet joint or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for Meyerding Grade Ⅱ/Ⅲ spendylolisthesis were assessed: (1) to address the suitability of a dynamic stabilization; and (2)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arthrodesis.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inteffacet fusion (PLF) and implantation of TSRH-3D system.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and placement of the same system were performed in 16 patients. Clinical, economic, 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data were recorded both pre- and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average changes in Prolo Scale of economic and functional scores were 1.25 and 1.64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fusion; the average measured vertebral slippage was 48.6% (range 32% -65%) preoperatively and 17. 5% (range 15% -25%) postoperative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LIF, the average changes in economic and functional score were 1.18 and 1.39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vertebral slippage was 44. 2% (range 30% - 55%) versus 20. 3% (range 18% -26%)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The use of a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TSRH-3D was able to successfully combine the goal of solid fus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When these two fusion techniques were compared, PLIF was superior to PLF because of an overall superior reliability and system resistance. But their clinical outcomes did not differ greatly (P > 0. 05).  相似文献   
7.
 齿突骨折是一种危及上颈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颈椎骨折的10%~15%[1]。齿突的解剖形态特别、毗邻结构复杂,骨折处理稍有不慎会加剧脑干、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依靠颅骨牵引后Halo-vest支架外固定难以获得寰枢椎的持续稳定,齿突骨折的不愈合率较高[2]。传统观点认为前路齿突螺钉固定是治疗新鲜Ⅱ型和浅Ⅲ型齿突骨折的首选方法,然而,并非所有Ⅱ型和浅Ⅲ型齿突骨折均适用于该技术[3]。手术操作中齿突螺钉的位置不佳、长短选择不当等时有发生,若螺钉穿出齿突会伤及颈髓,术后骨折移位和不愈合的报道并不罕见[4]。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多应用于寰枢椎复合损伤,保持上颈椎整体力学稳定的效果尚佳,但同时会丧失寰枢椎的大部分旋转功能[5]。  相似文献   
8.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脊柱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1]。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至腰椎退变性侧凸等患者都可能会伴有椎体骨质疏松[2]。骨质疏松症病理状态不利于骨折愈合,椎体疏松也不利于内固定机械稳定的维持,但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脊柱融合术的禁忌证[3]。不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参与骨重建的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岁;跌倒伤14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5例;L2 4例。手术时均在骨折上下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通过体位结合撑开实现骨折椎体复位,然后在伤椎注入骨水泥。应用VAS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受伤节段后凸矫正及丢失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VAS评分(2.43±1.81分)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7±1.81分)与术前(7.67±2.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SF-36评分(123.5±22.3分)与术前(95.7±1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为22.3°±3.6°,术后Cobb角矫正至5.2°±1.2°,末次随访时为6.0°±2.3°,丢失0.8°±1.5°;术前椎体高度(56.4±5.8)%,术后椎体高度恢复至(95.3±2.9)%,末次随访时为(91.4±3.7)%,丢失(4.0±2.5)%。3例出现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无明显症状,无内固定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肝癌位居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绝大多数为肝细胞癌(HCC)。近年来,肝癌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所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16%),若发生肝外转移,生存率仅为4%[1-2]。有文献报道,HCC肝外转移发生率为15%~17%[3],除转移至肺、淋巴结、肾等,还可转移至皮下组织及骨骼肌肉系统[4]。在脊柱转移瘤中,骶骨转移瘤较胸椎(60%~80%)、腰椎(15%~30%)、颈椎(10%~15%)转移瘤发生率低[5-6]。肝癌骶骨转移发生率低,在局部呈多灶性、小片状、巨块状、虫蚀样改变,常累及骶孔,常见溶骨性破坏,破坏区无钙化,边缘不清晰。肿瘤若累及骶神经,可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异常。本院2018年9月收治HCC骶骨转移患者1例,本研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骶骨转移瘤的诊断,骶骨解剖结构、生物力学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临床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